芹菜绿色生产技术指南和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安徽省芹菜绿色生产技术指南
一、产地条件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保持土壤充足水分,适宜pH为6.0-7.0。避免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可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或茄果类蔬菜等轮作。
二、品种选择
优先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春播选用冬性强,不易抽薹,抗病、耐寒的品种;夏播选用耐热、抗病、生长快的品种;秋冬播选择耐寒、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的品种。
三、茬口安排
(一)育苗移栽
1. 露地栽培。
春播:以3月为播种适期,过早易抽薹,迟则影响产量和品质。
秋播:7月上旬-10月上旬,7月上旬播种,9-10月采收,宜采用早熟耐热的品种,播种时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8月上旬播种,可在次年1月以后采收;9-10月上旬播种,于次年3-4月抽薹前收获完。
2. 大棚栽培。
夏芹菜(伏芹菜):春季断霜后至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覆盖遮阳网,覆盖遮阳网宜盖顶不盖边、盖晴不盖阴、盖昼不盖夜,前期盖、后期揭,8-9月秋淡时收获。
秋(延迟)芹菜:5-6月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天气转冷,大棚覆膜保温,11月上旬采收。
冬芹菜: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时扣棚膜保温,12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采收,保障春节供应。
春(越冬)芹菜: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上旬气温逐渐降低,及时扣棚膜保温,3月上中旬采收。
(二)直播
直播模式是以蔬菜直播机按一定行距,将干籽直播到整好的畦面上,播后浇透水即可。芹菜生长至10厘米高时,铺设防倒网。品种多选择西芹品种,亩用种量150-300克,生育期80-120天,产品为小棵,适合食用小香芹地区居民的消费喜好要求。在沿淮地区这种种植方式占95%以上。
夏芹菜(伏芹菜):春季断霜后至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旬开始覆盖遮阳网,覆盖遮阳网宜盖顶不盖边、盖晴不盖阴、盖昼不盖夜,前期盖、后期揭,6月下旬至9月淡季收获(亩产4000-6000斤)。
秋(延迟)芹菜:7-8月播种,遮阳网覆盖降温,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亩产7000-12000斤)。
冬芹菜: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前期遮阳网覆盖降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时撤去遮阳网,12月份以后大棚内建小拱棚,并覆盖无纺布等保温,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采收(亩产8000-15000斤)。
四、种植前期管理
翻耕晒垡。播种前,清除田间残株,深翻土地30厘米,晒垡5-7天,在沟渠和保护地边缘撒生石灰。
科学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宜施用商品有机肥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不宜施用重金属可能超标的鸡粪等畜禽粪肥。
棚室消毒。对于根腐病、软腐病、白绢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在种植前,选择连续5日以上高温晴天进行高温闷棚。闷棚应在土壤灌水、覆膜后密闭棚室20-30天。操作时,先均匀撒施石灰氮(氰氨化钙)75-100公斤/亩,再旋耕混匀起垄,铺滴灌带后覆膜,密闭棚室。再开启滴灌直到全田土壤均润湿。闷棚消毒结束后,先打开棚门,摇起裙膜进行通风,再揭膜通风7-10天,才可以进行种植。种植后浇定根水等灌水时,通过滴灌施用益生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占据生态位,减轻后面病害的传播与发生。氰氨化钙遇水后会产生高温和有毒气体,在土壤消毒和通风期间,农事操作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沟渠配套。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田块四周沟渠配套,尽量加深排水沟,防止雨量过大导致的倒灌;芹菜田内必须开沟,尽量降低芹菜田的湿度,减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五、育苗
育苗设施。冬春季育苗以温室大棚为宜,夏秋季以遮阴篷育苗或露地育苗为宜。
苗床制作。每平方米育苗床土中施入腐熟有机肥5千-7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50-80克。精耕细耙,育苗床宽1-1.5米。
浸种催芽。播种前7天左右进行浸种催芽,挑选质量好的种子在太阳光下晒24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48℃温水中,恒温边搅拌边浸泡30分钟,杀灭种表面杂菌,之后放入15-20℃凉水中浸泡10-12小时,充分吸水,其间搓洗2-3次,换水1-2次,捞出沥干水分,并用质量分数为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0分钟,洗净捞出,用纱布包好,置于15-20℃阴凉处催芽,保持空气流通和纱布湿润,每天进行观察,当种子30%-50%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采用湿播法,播前育苗床内先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掺少量细土,均匀撒播于育苗床内。本芹每亩用种量150-250克,西芹每亩用种量20-25克。播后覆土0.5厘米左右。
六、苗床管理
出苗前。苗床气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5℃。冬春季育苗,要注意加盖地膜和草帘保温。夏秋季育苗,应采用遮阳网覆盖,遮阴降温。
齐苗后。白天保持18-22℃,夜间不低于8℃。育苗期间,要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后,进行初次间苗,苗距1-1.5厘米;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2-3厘米为宜,每次间苗后浇小水弥缝。
定植前两周。根据植株长势确定是否追肥,若需追肥,随水追施一次尿素,每亩施5-8千克。苗龄达到50-60天,真叶4-5片,株高12-15厘米,即可定植。
七、定植
定植前一周。浇水造墒,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5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25千克-30千克,硼砂0.5千克-1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0千克。深翻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米-1.5米。
密度。本芹:12厘米×15厘米,西芹:25厘米×25厘米。
方法。高温季节定植宜在下午3时后进行,定植前半天苗床浇透水,以利起苗。按行距开沟,按株距栽苗,露出心叶,栽后浇透定根水。
八、田间管理
(一)春茬
1. 露地栽培。当外界气温10℃以上,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定植。定植初期适量浇水,加强中耕,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每5-7天浇水1次,保持畦面湿润,结合浇水,每两水追1次肥,每次每亩交替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千克-10千克,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
2. 大棚栽培。定植后,通过放风和加盖保温设施来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定植初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0-25℃,夜间10-15℃。加强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白天保持18-22℃,夜间8℃以上。保持畦面湿润,结合浇水,每15天每亩交替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千克-10千克,收获前7天停止追肥。
(二)秋茬
1. 露地栽培。定植后10-15天为缓苗期,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温,每隔2-3天浇1次水。缓苗后及时中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旺盛生长期要保持肥水充足。每3-5天浇水1次,15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8千克。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追肥。
2. 大棚栽培。定植后缓苗前每2-3天浇水1次,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定植2-3周后,每亩施尿素5千克-8千克。当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15 天左右追肥1次,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10月下旬后,随外界气温降低,及时盖膜扣棚,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5-20℃,夜间8-10℃。白天温度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低于8℃,加盖小拱棚保温。
九、病虫害防治
芹菜上以病害为主,虫害发生较轻。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斑枯病、灰霉病、菌核病、病毒病,防治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
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积累;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苗。及时拔除菌核病、病毒病等病株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注意通风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二)理化诱空
防虫网阻隔: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
色诱性诱:在非天敌释放的田块,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有翅蚜、斑潜蝇成虫等,悬挂黄色诱虫板或蓝色诱虫板+蓟马信息素诱杀蓟马。每亩悬挂20-30张。
杀虫灯诱杀:连片种植的露地芹菜,架设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以及蝼蛄等地下害虫,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连片种植的露地芹菜,宜安装甜菜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进虫口高于植株生长点20厘米左右。
(三)生物防治
施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土传病害,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对于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HAN055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防治蓟马、蚜虫、甜菜夜蛾等害虫,应在害虫发生初期或低龄幼虫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免疫诱抗剂:在病害发病初期,使用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中的免疫诱抗剂复配针对性化学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释放天敌控制虫害:释放天敌前,优先采用生物制剂压低蚜虫、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基数。施药7-10天后,棚内初见害虫时释放天敌,利用食蚜瘿蚊、瓢虫防治蚜虫,利用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利用姬小蜂或潜蝇茧蜂等防治斑潜蝇,释放草蛉、猎蝽、蠋蝽等防治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幼虫。释放天敌后做好害虫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药剂防治。
(四)药剂防治
科学选择高效、经济、安全农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精准施药防治。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使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NY/T1276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如,防治斑枯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药剂。
十、采收
要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农残检测不超标时进行采收,及时分批采收,采收工具清洁卫生,做到单收。
安徽省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协调应用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芹菜主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二、防控对象
芹菜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斑潜蝇、蓟马、甜菜夜蛾等。
三、防控措施
(一)监测调查
悬挂黄板监测蚜虫、斑潜蝇等;悬挂蓝板监测蓟马;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甜菜夜蛾;人工调查病害发生情况。
(二)农业防治
1. 选用抗(耐)性品种。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宜选用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
2.轮作。可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积累。不应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蔬菜重茬。
3.清洁田园。及时清理残株、败叶,集中深埋或堆沤处理,减少病虫基数。
4.翻耕晒垡。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晒垡5-7天,在沟渠和保护地边缘撒生石灰,防止害虫侵入保护地。
5. 沟渠配套。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田块四周沟渠配套,尽量加深排水沟,防止雨量过大导致倒灌;芹菜田内必须开沟,尽量降低芹菜田的湿度,减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三)物理防治
1. 高温闷棚消毒。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猪粪、牛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4-5立方米/亩,氰氨化钙70-80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地25-40厘米,起垄后覆膜浇水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闷棚20-30天,处理结束后揭膜,旋耕土壤晾晒7-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即可种植。
2. 种子处理。播种前7天左右进行浸种催芽,挑选质量好的种子在太阳光下晒24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48℃温水中,恒温边搅拌边浸泡30分钟,杀灭种表面杂菌,之后放入15℃~20℃凉水中浸泡10h-12h,充分吸水,其间搓洗2次-3次,换水1次-2次,捞出沥干水分,并用质量分数为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0min,洗净捞出,用纱布包好,置于15℃-20℃阴凉处催芽,保持空气流通和纱布湿润,每天进行观察,当种子30%-50%露白后,即可播种。
3. 理化诱控。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使用甜菜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成虫。使用害虫干扰仪,干扰害虫交配。
(四)生物防治
1.施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土传病害,可在播种或定植前使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对于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淡紫拟青霉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HAN055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防治蓟马、蚜虫、甜菜夜蛾,应在害虫发生初期或低龄幼虫期,选用短稳杆菌、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选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防治。
2.释放天敌。初见害虫时,可释放食蚜瘿蚊、瓢虫、蚜茧蜂等防治蚜虫,释放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释放草蛉、蠋蝽等防治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五)科学用药
防治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等病害,选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防治蚜虫,选用苦参碱、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防治甜菜夜蛾,选用苦皮藤素等药剂。种植前可采取种子和土壤处理,苗期和生长期灌根、喷施等方式进行施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农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