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前公示】《舒城县干汊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优化干汊河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开发秩序,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编制《舒城县干汊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目前,《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为使公众充分了解《规划》草案内容,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5年4月8日至2025年5月8日
二、公示方式:网上公示、现场公示
三、意见反馈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邮寄信件、传真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 :gchzdzb@163.com
联系电话:0564-8919106
《舒城县干汊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即舒城县干汊河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所辖一个社区、二十个行政村(汉寿社区、朝阳村、春塘村、大院村、复元村、韩湾村、洪宕村、九龙塘村、靠山村、莲墩村、龙山村、七门堰村、泉堰村、绕山村、顺河村、乌羊村、西宕村、新陶村、严冲村、瑜城村、正安村),总面积约80.63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二、规划定位和目标愿景
1、规划定位
舒城城西经济、工业、商贸中心;区域交通枢纽;特色工业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以工贸产业为主导的近郊型综合商贸城镇。
2、规划目标
到2035年,国土空间格局明显优化,国土空间安全底线更加牢固、竞争力持续增强、品质明显提升。农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耕地得到保护,特色农业得到发展,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实现绿色发展的建设目标;城镇空间更加集约高效,产业用地规模合理,质量有所提升,服务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空间品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形成优势互补、底线牢固、竞争力强、品质优良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落实三区三线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0.11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76平方公里(4.92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32平方公里。
附图1镇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全域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一核三廊两轴一带七区多点”总体格局。一心为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核为中部城镇工业集中发展核;三廊分别为沿杭埠河形成的生态景观廊道、沿G0321(德上高速)形成的区域交通廊道、沿合舒市域铁路形成的区域交通廊道;两轴为沿国道G346和省道S317形成的产业融合发展轴;一带为由中心镇区出发经瑜城村、朝阳村、春塘村以及泉堰村形成的旅游公路风情带;七区分别为中部城镇综合发展区、中部工业集中发展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北部绿色农业种植区、南部低岗丘陵发展区;多点为大院村、严冲村、正安村等乡村综合服务节点。
3、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县级规划分区划定成果,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类规划分区。
四、产业发展引导
构建镇域“一心两带两轴七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一心为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两带为沿杭埠河打造自然风光带,由中心镇区出发经瑜城村、朝阳村、春塘村以及泉堰村形成的旅游公路风景带;两轴为沿国道G346形成的产业发展轴,沿S317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七区分别为中部城镇综合发展区、中部工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北部绿色农业生产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南部生态农林发展区。
附图2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五、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1、综合交通
本次规划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打造“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综合交通体系。
镇域综合交通以公路为主,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的骨架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顺畅的公路网体系。
对外交通构建“两横一纵一铁路”的快速交通骨架,强化对外交通联系。“两横”分别为G346、S317。“一纵”为G0321高速(德上高速)。“一铁路”为合舒市域铁路。新建合舒市域铁路为落实上位规划交通项目,南北向穿过全域。
内部交通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结构,畅通对外交通连接,补齐“末梢路”、打通“循环路”、建设“产业路”,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服务水平。
附图3镇域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图
2、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镇域三级镇村生活圈体系。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基本公服配置单元,按照镇政府驻地-中心村(社区)-自然村三级分类配置,构建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照《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中乡集镇层级社区生活圈和村/组层级社区生活圈的标准,配置服务要素。
3、基础设施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新格局,供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基于全镇域层面统筹考虑安排。
六、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1、空间结构
统筹安排镇政府驻地和各类用地,优化形成“一心一轴两区多节点”的用地结构。
一心为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一轴为S317城镇综合发展轴;两区为北部城镇综合服务区、南部产业集中区;多节点为零星分布的城镇开发边界小地块。
附图4镇政府驻地城镇空间结构图
2、交通组织
优化道路建设空间保障,打造高效便捷、结构合理的镇政府驻地道路网络系统。镇政府驻地构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交通体系,形成“两纵两横”的路网结构,其中,快速路和主干路是联系各组团与镇政府驻地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主要为德上高速、G346、文翁大道、周瑜大道、干月路、干秦南路、老S317;次干路的布设充分与用地相协调,主要起集散主干路网交通的作用,以通行机动车交通为主,承担镇政府驻地内部及各行政村的交通联系;支路以承担短距离交通为主,串联镇政府驻地内部组团和景观节点,建立慢行旅游流线空间。
“两纵”:周瑜大道与文翁大道形成的镇区南部主要纵向干道,连接G0321德上高速;干秦路与干月路形成的镇区北部主要纵向干道,连接G345国道;
“两横”:G346国道与老S317省道。
附图5镇政府驻地道路交通规划图
七、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落实“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分层、分级落实《舒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本规划确定的2035年目标和各项指标,推进镇政府驻地的规划研究和编制。
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制度化的动态维护机制,根据规划实施评估结果经行动态维护。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形成全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