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虫草害主要防控技术
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高产、优质、多抗、适合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科学选用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
3、加强科学防控。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协同防治,采取“抓准适期、优选药剂、推行统防”的技术措施。油菜菌核病防治:(1)施药适期与防治次数。于油菜盛花期施药防治1次,若油菜花期遇连阴雨,于盛花初期增加药剂防治1次。(2)防治药剂。可选用菌核净、腐霉利、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同时须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3)施药器械。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等高效施药器械。
4、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1)油菜播后苗前或移栽前1~3天,选用药剂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单剂或复配剂土壤封闭处理。封闭除草时若土壤干燥需适当加大用水量,以提高对杂草的封杀效果。
(2)封闭防除效果不好的,于田间杂草3~5叶期时,对每平方米有禾本科杂草50株以上,或阔叶杂草10株以上田块及时开展化除,选用药剂。草除灵、二氯吡啶酸、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草灵等单剂或复配剂茎叶喷雾。
四、 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二)加强监测预警。县植保站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按照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及时发布趋势预报。
(三)加强示范引领。 各中心在本乡镇午季作物示范片开展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支持当地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四)加强宣传指导。要及时成立县乡两级防控技术指导组,农技人员在防控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控指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 手机短信、微信、明白纸、现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绿色防控技术。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提高防治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农业生产救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补助资金等,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病虫害防治,确保重大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六)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农药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过程监管评价。对植保无人飞机开展赤霉病等飞防作业进行监管,提高防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