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农业气象专报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未来一周我省高温持续
需防范在地作物遭受高温热害
摘 要:未来一周全省大部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预计未来一周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等级分布为:合肥以北大部和沿江江南东部风险高,其中宣城东部、阜阳大部和亳州中部风险很高。建议各地强化灌溉补墒、科学追肥、“一喷多促”等措施,及时防范高温对在地作物的不利影响。
一、未来一周高温预报
未来一周全省以晴到多云为主,大部分地区有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仅22-23日淮河以南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有所缓和。
二、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
未来一周持续的高温天气不利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秋收作物生长发育,可能造成一季稻花粉败育、结实率下降,棉花花铃脱落,影响玉米抽雄授粉结实。预计未来一周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等级分布为:合肥以北大部和沿江江南东部风险高,其中宣城东部、阜阳大部和亳州中部风险很高。
图1 安徽省2025年8月19-24日作物高温热害气象风险分布图
三、对策建议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气象中心联合做出防范秋粮作物高温热害技术措施建议:
(一)水稻。一是强化水分管理。坚持以水调温,对孕穗至扬花期的水稻,田间保持8~10厘米的深水层,降低穗层温度。灌浆结实期可采用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影响。水源有限的地方,积极引、提水抗旱,坚持灌跑马水,特别是进入孕穗期的水稻要优先灌溉,保证生理需水,防范高温影响。二是科学补追穗肥。对处在孕穗期的水稻,视苗情普遍追施1~2次穗粒肥(促花和保花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对处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生长调节剂、叶面肥2次,以增强植株抗性,降低高温影响,促进水稻正常扬花、灌浆。三是加强病虫综合防控。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达标防治工作,同时搞好在破口前后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控,减轻病虫危害。规范田间飞防作业,避开高温作业,提高防治效果。
(二)大豆。一是及时灌溉补墒。对受旱地块,应及时喷灌补墒,增加土壤湿度,同时可叶面喷施抗旱剂黄腐酸制剂,减少叶面蒸腾作用,增强植株抗逆能力。二是适时追肥促弱。结合大豆“一喷多促”,叶面喷施磷、钾肥和硼、钼等微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先用少量温热水将钼酸铵和硼砂溶解),兑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施1-2次,防止后期早衰。三是科学防病治虫。坚持预防为主、病虫兼治的原则,重点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甜菜夜蛾、大豆食心虫等害虫,以及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科学喷药防治。
(三)玉米。一是及时灌溉降温补墒。出现旱情的田块应及时灌溉补墒,防止高温干旱叠加。二是科学追施穗粒肥。对肥料不足的田块结合灌溉及时补施穗肥、粒肥,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粒肥亩施尿素5~10公斤。三是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针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病虫,科学喷施杀虫、杀菌剂,同时有针对性加入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氨基酸等叶面肥,促进灌浆,防止后期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