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教育局2021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结果自评报告
2021年,在市教体局的科学指导下,在县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舒城县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办法》等要求,积极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现将本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中小学校11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5所,小学6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7所,高中11所。2021年9月,全县有中小学在校学生80086人,其中:小学学生37163人,初中学生 21280 人,高中学生15243 人;中小学教师6359人。我县艺术专任老师305名(音乐教师129名,美术教师176名)。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加之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健康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㈠艺术课程建设得到落实。音乐、美术学科课程计划得到较好落实。教育局在学科计划安排上,优先保证艺术课程的课时,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求各校必须按教育局规定把音乐、美术课程教学纳入绩效课程结算,切实提高音乐、美术教师的授课积极性。目前全县小学及初中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音乐、美术课的学校占98%以上,农村小学约80%至90%的学校不同程度开设了艺术课(因农村村小、教学点艺术师资不足,只有采取艺术教师走教支教和在线课堂,实现区域内共享的办法)。高中开齐、开足艺术鉴赏课。中小学均按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本进行教学,并按教学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按等级记录成绩。教育局每学期都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年级进行随机抽测,抽查成绩和其它学科一并纳入年终对学校的绩效考评。
㈡艺术教师配备得以重视。加强艺术教育,教育局从最难解决的“人”入手,把教师问题解决了,也就解决了艺术教育根本问题。一是把原有的音乐、美术教师从其他学科岗位上撤回来,实现音乐、美术教师的岗位回归。二是开展教师新聘工作,一方面是根据各学校音乐、美术教师的紧缺状态新聘音乐、美术教师,另一方面是招聘其他学科岗位的教师填补音乐、美术教师归位后的空缺。三是加强教师在编不在岗清理工作,让一部分游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专业音乐、美术教师重新回到艺术教育教学岗位。四是把音乐、美术专业知识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的兼职教师从教学的岗位上调整到其他服务岗位。经过系列措施,全县新增艺术专业教师109人,其中音乐教师53人,美术教师56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明显得到加强,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㈢艺术教育管理加强。一抓组织建设,县教育局多年来由局长担任艺术教育领导组组长,一位副局长分管全县艺术教育工作,经常参与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及重大事项的研究。艺术教育的具体业务工作由艺术教研员负责并牵头,配齐了艺术专职教研员,并成立艺术教育指导中心,由教研室主任专门抓艺术教育工作。二是抓行政管理,教育局工委领导十分重视学校艺教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传达落实省、市会议精神,使各级学校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抓好艺术教育。教育局还下发了《关于加强舒城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通知》并提出具体要求,成为我县艺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此外,将艺术教育作为教研室的常规工作,纳入学期工作计划,艺术教育还被列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督查评估的内容,艺术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由继教办全面负责管理。三是抓教研管理,舒城县艺术教研工作每学期(年)均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并列入教研室月行事历中,由音乐、美术教研员逐项按月完成。教研室举办两年一届县级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两年一届县级优质课评比,不定期举办名师送教下乡,成立连片教研活动和高中教学业务督查等活动,提高了全县的艺术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全县中小学音乐、美术教研年会两年召开一届,坚持多年已成制度,为振兴全县的艺术教育事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㈣艺术教育经费与设施投入得到保障。为解决全县音乐、美术教育设备缺少问题,教育局投入700余万专项资金作为音乐、美术教学设备添置款,按国家一类标准为全县各中心校、初中、中心小学和集镇小学配备了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并逐年添置一些先进的电教设备;通过县局资助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各学校建设了专用的音乐、美术教室,音乐、美术教学场所得到很大改进。一年来,全县共投入艺术教育改善资金890万元,大大改善了全县艺术教育条件和教学环境。
㈤课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舒城县有广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良好传统。由于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经县教育局研究同意,每年开展一届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由艺术教研员牵头。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合唱团、学生器乐演奏团、学生书画社等艺术社团并开展各项文艺活动。为在每届艺术展演上,涌现出大批的优秀节目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也为热爱音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的同学提供了成长和展示的平台。每年的庆“六一”歌唱比赛、腰鼓比赛、军鼓比赛、书法绘画比赛、舞蹈比赛和每次综合汇报演出,都成为全县中小学学生成长营养餐。一场场成功的演出,一份份收获的奖状,一张张灿烂笑脸,让全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追棒,校园的歌声、器乐声回荡在全县校园的上空!
㈥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明显改善。中小学校长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学生情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学科看待,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提升,受到学生的广泛追随,得到学校的重用,教学成就感较强。学校艺术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成为艺术交流与艺术熏陶的场所。各中小学校能对照《安徽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认真开展自评工作,对标对表查找差距与不足,提升工作,学校艺术教育氛围空前。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艺术教育在我县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城乡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与城镇学校差距较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器材和经费依然不足;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
一是认识有待提升。有些学校领导思想陈旧,默守陈规,工作缺乏创新,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的校长认为开展几场活动就是开展艺术教育了,谈不上对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没有艺术教研组,教研活动少、交流少,制约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一是数量不足,按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教师配备标准,小学每7—9个班配备1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初中每14—16个班配备1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从统计数目上来看,艺术教师配备不足。二是教师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城区多,乡村少;初中教师多,小学教师少。农村大部分村小学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更少。
三是课程计划落实不平衡。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是影响农村学校艺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师资,一些学校的艺术课程难以开设,即使开课的学校,由于没有专职艺术教师,只好由语、数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人人都可以上艺术课,出现了艺术课大家上的现象,教学内容和人员不固定,教学流于形式。
四是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艺术教学与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予以保障,然而现实中,个别学校在文艺演出、艺术活动展演等艺术活动中资金不足,于是就不举行或少举行相关的活动;不同学校投入的艺术教育资金也不均衡,城区学校投入比较多,农村学校投入少。
新的一年,县教育局将在总结既往工作的基础上,找准艺术教育工作着力点,召开专题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制定有关工作推进制度,完善落实机制,开创全县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