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舒城县特殊教育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典型案例)
用心呵护,静待花开
——记奶奶背上长大的“折翼天使”
摘要:肢体及智力多重障碍的残疾孩子小雨,是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启智五年级的学生,在学生接受康复训练已经5年时间。学校教师通过评估制定IEP,在进行认知训练的同时结合ICF-CY儿童康复理念,加强小雨运动能力训练。
正文:在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中,总能看见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背着一个小女孩上下课的身影,整整五年风雨无阻,从不缺课、迟到早退,她们就是该校启智五年级学生小雨及奶奶。小雨是一位肢体及智力多重障碍的残疾孩子,但是奶奶没有放弃她,学校的老师也没有放弃她,几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可爱的小雨从刚到校时的瘦弱、胆怯、无知幼童成长为学校的一名优秀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舒城县中小学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与普校的孩子同台竞技,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好成绩。2022年11月,经学校推荐、舒城县残联评审,小雨代表舒城县残疾人参加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国人寿杯”六安市第五届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2011年9月,小雨的出生了。可是到了6个月,小雨居然还是无法站立,着急的家长立即带着她去省立儿童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下肢发育障碍并伴随小脑发育不全,此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阴影。小雨的父母开始争吵不断,妈妈也负气的离开了家,父亲也离家,都不愿意管小雨。但是小雨的奶奶没有放弃,到处求医,终于有了一线希望,做股关节错位手术有可能能走。8个月的小雨接受了腿部手术,医院里只有年过半百的奶奶抱着小小的小雨,不时流下心疼的泪水。术后三个月支架辅具支持,奶奶每日皆期盼能看见拆下支架后小孙女会走路时的样子,然而现实却给了她重重一击,六个月后拆了支架时发现下肢依旧无法站立,并被确诊为下肢肢体残疾。这让满怀期待的奶奶一时无法接受,又去了安徽省第一附属医院但仍被医生告知“还是带回家好好照顾吧,这花再多的钱也没办法让她和正常小孩一样会走路了!”这句话彻底打破了奶奶的希望,让本就不高的奶奶腰弯的更深。
2014年离婚后的小雨父亲再娶,对小雨更是不管不顾,可怜的小雨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腿脚不便,智力偏低,只能常年卧床,出行全靠奶奶抱着、背着。转眼间小雨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十分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上学,但又怕其他小朋友欺负小雨,纠结几天之后还是带小雨去了村小报名上学。“没上多久,就上了一个月,老师把她放在角落里,不管不问,不给她布置作业,同学也不和她玩。”奶奶说到这里时眼睛已有些湿润,倔强、委屈、心酸的情绪出现在了这位老太太的脸上。在普校受歧视,小雨也很抗拒去上学,后来听说县里有特殊教育学校,专门接收像小雨这样的孩子,于是奶奶便背着小雨开始了求学之路。
五年前,在小雨奶奶来到学校报名时,教务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积极帮小雨办理了入学手续。学校老师在与小雨奶奶沟通中了解,小雨与奶奶相依为命,只能依靠低保维持生活。孙女虽然有残疾,但是奶奶一直相信,经过特教学校专业的老师专业的授课、训练,自己的孙女一定能变好。针对小雨的情况,学校给小雨申请了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当年享受10个月的免费康复训练,并补助生活费2000元。
2018年在第一年的康复训练中,康复教师发现小雨学习能力较强,但性格内向,有点胆小且不自信,针对她的性格特点,老师们决定“扬长避短。”以主要训练手部精细功能、认知能力及语言交往能力为主,其次再发展双腿站立、行走能力。在全面评估后,康复教师制定了针对性个别化教育计划即IEP计划,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小雨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主动和奶奶与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上集体课时也能够跟上老师的上课进度,认识并会书写数字,且会认读简单汉字,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在家中晚上没事时还会在床上教她堂弟数数呢。”此时的奶奶脸上满是欣慰地笑容。
2019和2020年奶奶带着孙女继续申请了省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康复训练。在这两年中,梦雨一直在慢慢进步,而康复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ICF-CY儿童康复理念,来更好训练梦雨的运动能力。经过康复训练渐渐地梦雨能够自己坐儿童扭扭车洗脸、刷牙、洗澡,有时还会开着扭扭车和奶奶一起去上街买东西。同时梦雨书写能力很好,能够写出很漂亮的字体,老师发现后主动送给梦雨几本字帖,帮助梦雨更好地练习书写。并在2020年梦雨上三年级时,帮她报名参加县书法比赛,因梦雨腿脚不便,且是个特殊儿童,与举办方沟通后,便由学校老师全程陪同进行参赛。在此次县书法比赛中梦雨荣获“三等奖”,而其他参赛学生皆为普校学生。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融合教育的理念,鼓励特教的孩子走出去,融入到主流社会。
同时,在2021年再次参加县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22年首次参加市级残疾人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在2023年获得县“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截至今年,小雨已经连续5年申请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项目,通过康复小雨虽然双腿仍不能独立行走,但她活泼开朗、积极乐观,能够与人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雨的奶奶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很多,十分配合学校老师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这与家校密切合作,加强沟通是分不开的。舒城特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希望家长都能摆正心态,理性面对这些残疾孩子,既不听之任之,也不过渡溺爱,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小雨奶奶经常说,都是学校的关心与重视,老师的关爱与付出,才让小雨进步的这么快。一年级教小雨语文的王老师,让小雨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二年级教小雨数学的孔老师,每天都会给梦雨布置作业;会看见她们下楼不方便特意跑过来给她们开电梯门的肖老师,以及让小雨多次“走出去”,与普校孩子们同台竞技的所有老师们!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惠残民生工程,让小雨能够免费接受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其实也是奶奶的配合,才能让老师不仅课上对小雨进行康复训练,课下还加强小雨的劳动教育,培养小雨自己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着小雨娴熟地坐在溜溜车上扫地、洗袜子、晒袜子,老师们的 心中倍感欣慰,纷纷为懂事能干的小雨点赞!
其实奶奶最应该感谢地是她自己,从不到50岁时便寸步不离地照料,到如今已经60岁了,12年一直在背着自己的小孙女,与每个老师认真地沟通,仅仅认识几个字却仍坚持不懈地陪伴梦雨读书写字,努力将梦雨培养成开朗、可爱的孩子,她真的是一位合格且伟大的奶奶!而奶奶背上长大的“小天使”也在努力地生长,执着朝着天空的方向,相信终有一天她会自由地飞翔。
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欢 何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