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舒城县 > 水利 > 水利规划

舒城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表时间:2023-05-10 16:35来源:舒城县水利局点击数:
保护视力色:
字体:[    ]

舒城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县情概况

(一)自然条件

1.自然位置

1)地理位置。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接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境内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全县总面积2100k206国道、105国道、沪蓉、德上高速、合安高铁、合九铁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舒城县地处大别山脉与巢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南山区、中部丘陵,东北部平原。南缘山脊为巢湖水系与菜子湖水系的分水岭,西南山脊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河流皆源于西南山区,杭埠河贯穿其中,丰乐河界其北,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多样。境内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呈山区、丘陵区、岗区、平原圩区四级阶梯形分布,总面积2100k,山区346.5k,占16.5%,丘陵区岗地1161.3k,占55.3%,平原圩区592.2k,占28.2%

3)水文地质。基本特征是地下水类型多,储运背景复杂,富水性差异大,交替循环快。按地下水储存运移特征可以划分为: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万佛湖镇以东的广大平原,含水层岩性以含砾粉细砂、含砾中细砂夹薄层粘土为主,厚度差异较大,总体上206国道以东、杭埠河以北地区含水层分布稳定,富水性较好,一般单井出水量可达500m³/d,但水中FeMn离子含量较高,局部地带不宜饮用。但在山前地带和一、二级阶地分布区富水性较差,一般单井出水量小于100m³/d。而在残坡积物分布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局部地段水量可达到300m³/d左右,水质普遍较好,是分散居民和乡镇供水的良好水源。

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主要含水岩组由上太古界和元古界的变质岩组和中生界花岗岩、火山岩组成,降水补给通过岩石裂隙一般富集在张扭性断裂带中,空间上多呈条带状分布,这种储存类型的地下水出水量一般100200m³/d,当水循环深度较大时,水温随之升高,有利地段可形成温泉。如汤池温泉和山七温泉均属这一类型。有关资料表明汤池温泉泉水中含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山七温泉位于山七镇政府西侧约500m,温泉形成背景与汤池温泉相近,泉水主要富存在北东向断裂带中,从泉水资源的储量和山七镇的区位优势上分析,其开发前景和价值较大。当不具备较大储存空间时,其富水性很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m³/d,但这类地下水水质较好。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储存在由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和砂岩组成的含水岩组中,大部分分布在松散覆盖层以下,零星出露在张母桥和棠树的南部等地。富水性较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m³/d

2.水文气象

舒城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mm,夏季是一年中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其降水量占全年的41.3%。雨量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山区比丘陵畈区多。全年年均气温在14.1℃,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为2.4℃7月份平均气温为25.4℃,酷暑和严寒极少,冷热较为适中。年均无霜期为224天。年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为19m/s,风向多为东和西北向偏西。

3.河流水系

舒城县河流众多,河川纵横交错,地跨长江和淮河二大水系,均发源于西南部山区,向东北注入巢湖,归属长江流域;唯晓天镇扫帚河在本县内长4.5km,境内流域面积6.64k,流向西北,入淠河,属淮河流域。

全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溪沟810条。其中控制面积在110k内的村级河道690条、总长1820km,控制面积在1050k的乡级河道100条、总长850km;全县集雨面积大于50k河流20条,大于100k河流11条,大于200k的河流有7条。

1)杭埠河。

杭埠河为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最大支流,流域面积4247k(含丰乐河流域),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15.7%。源出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海拔1415米)东麓,东北流经白果、姚河,至南岳畈折东流至晓天镇;再折北流至大河口,转东北于石滩进入龙河口水库库区。至肥西县三河镇与丰乐河汇流后向东注入巢湖。全长145.5km,其中舒城县境内长99.17km、龙河口水库以下干流长约70km。水库坝址以上属山区,以下至马河口大桥有部分丘陵,左岸圩区,右岸有600k的小丘陵。杭埠河较大支流有五显河、胡家河、河棚河、龙潭河、九井河、朝阳河、曹家河、南港河、清水河等9条山溪性河流。

2)丰乐河。

丰乐河源出六安市的大山寨等,流经六安市的双河镇,到龙咀进入舒城和肥西县的交界处。丰乐河流域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自西向东流至三河镇下的大潭湾汇合丰乐河水注入巢湖。流域面积2197k,干流长118km,其中舒城段长55km。该河上游有三条大支流汇合于双河镇至龙咀河段。南源张母桥河,源出毛坦厂镇大山寨,东流过南官亭、将军山渡槽、张母桥至龙咀;中源张家店河,源出凤凰台的驻马尖,过打山渡槽至双河镇与思古潭河汇流,流域面积288k;北源思古潭河,源出小椿树岗,经孙岗流至双河入丰乐河,流域面积399k。然后又汇进了界河、龙潭河、二里半河、朱槽沟河、花岗河与方桥河等。

3)河棚河。

河棚河流域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的中部,总面积264k,涉及河棚、庐镇等乡镇。发源于庐镇黄土关,经安菜、小街,至和平村合冯河,东经至二河口,汇余河,过关颈,经朱皇店汇岚冲河水,至河棚老街北折,经心(新)开岭,流入龙河口水库,全长32.75km,流域内最高海拔高程1151米(大麻岩)。

4)龙潭河(注:杭埠河支流)。

龙潭河上游为龙眠河,发源于大徽尖,至玉河合毛岭水,至姚家河胡畈村合汤池河,经阙店,于叶畈入杭埠河。龙河口水库拦洪后,龙潭河实为杭埠河中下游主要来水。全长41.0km,流域面积215k。涉及阙店、汤池等乡镇。

5)张母桥河。

张母桥河源出大山寨的骑马岗,东北经桂花楼至东河口,与源出嵩寮岩抱儿岭的来水汇合,东流过将军山渡槽至龙咀;河道中下游从南官亭镇的夏家圩与张母桥镇的仙人凼交界处至河口长30km为舒城县与金安区的界河,张母桥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丰乐河。张母桥河源头高程188.3米,流域面积253k

6)朱槽沟河。

朱槽沟河又称县河,古称南溪水。源于舒城县棠树乡与万佛湖镇交界的板山,自大官塘顺八里桥河至新街入七门堰干渠,至莲墩入杭北干渠,经豹子湾泄水闸,向东北过金鸡潭、漕帻堰口,折南至城关过舒晓公路桥。又1.85km至城关东南合安公路桥,东达斗口堰,向东5.25km过孔集镇至老虎滩,向东南5.1km至花庄,过孔集渡槽经陈绪荡,入朱槽沟,汇入丰乐河。朱槽沟河流域面积206k

7)龙潭河(注:丰乐河支流)。

龙潭河全长41.0km,流域面积215k。涉及舒城县桃溪镇和肥西县柿树岗、山南等乡镇。源于肥西县的大潜山,流入丰乐河,全长42km,流域内最高海拔高程184.5m(莲花山)。

(二)社会经济状况

舒城县下辖15个镇、6个乡,以及县经济开发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包括城关镇、晓天镇、桃溪镇、万佛湖镇、千人桥镇、百神庙镇、杭埠镇、舒茶镇、南港镇、干汊河镇、张母桥镇、五显镇、山七镇、河棚镇、汤池镇、春秋乡、柏林乡、棠树乡、阙店乡、高峰乡、庐镇乡,共392个行政村。总面积2100k,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51%,总人口99.63万人。舒城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内城市之一。县政府驻城关镇,距省会合肥市54km

2019年舒城县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72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5元,增长10%

(三)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1.水资源总量。

根据《2018年六安市水资源公报》2018年舒城县全县水资源总量17.6亿。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07亿,地下水资源量4.6亿,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0.53亿

2018年全市6座大型水库和城东湖、城西湖年末蓄水量34.17亿m³,较年初减少8.10亿m³6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0.182亿m³,其中龙河口水库年末蓄水量4.123亿m³

2.用水量

2018年舒城县全县供水总量3.43亿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34亿m³,地下水供水量0.09亿m³。全县用水总量3.43亿m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2.46亿m³,林牧渔畜用水量0.20亿m³,工业用水量0.363亿m³,城镇公共用水量0.08亿m³、居民生活用水量0.29亿m³和生态环境用水量0.04亿m³。全县用水消耗总量2.12亿m³

3.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

2018年舒城县全县人均用水量444.5m³;万元GDP用水量173.9m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07.7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4.2m³;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37.9m³

2018年全市河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河流(渠道)水质Ⅲ类以上占83.6%6座大型水库水质维持在Ⅰ~Ⅱ类,个别水库个别时段为Ⅲ类。境内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四)水旱灾害

1.旱灾。

2019720日出梅以后,舒城县持续睛热高温,无有效降雨,全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灾害。据市水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19812日至1017日舒城县平均连续无降雨日24天,排历史同期最长第2位,重现期达到30年一遇;连续无有效降雨日40天,排历史同期最长第2位,重现期为30年一遇。截至112日,全县范围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旱情灾害影响,全县受灾人口27.79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1189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243(主要集中在万佛湖镇104人、南港镇73人、晓天镇66人,其中贫困户821);受灾面积15631公顷,其中成灾面积8206.04公顷,绝收面积1928.33公顷(主要集中在桃溪镇、柏林乡、张母桥镇等丘岗和水系末级区域);全县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7906.94万元,均为农业损失。

2.洪涝灾害。

2020年入汛以后,遭受持续强降雨,导致舒城县受灾严重,截至731日,全县受灾人口41.3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711.52公顷,成灾面积20456.95公顷,绝收面积10492.37公顷;因灾严重损坏房屋11012688间,一般损坏房屋11192663间,其中损坏农房4621414间。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60363.99万元,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约55189.35万元,工矿企业损失100047.76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0208.65万元,公益设施9696.99万元,家庭财产损失25221.23元。全县水利工程损毁严重,饮水安全工程有199处,河道溃堤有4处,堤防及护岸工程有692处,排涝泵站有47处,斗门及涵闸等有126处,农村小水电站有5处,损失达4亿元。

二、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舒城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紧紧围绕舒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四大水利体系,大力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同治”,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水城。“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如期落实完成,水利改革发展建设成效显著,全面提升了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了全县水利现代化建设。

1.防洪减灾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夯实。

1)大型灌区建设。淠史杭灌区舒城县杭北干渠0+000-9+772段渠道除险加固工程,其概算总投资为3360万元,通过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拆除重建了腊子山泄水闸,对部分渗漏严重段进行了灌浆防渗处理,对未达标渠堤按照设计断面进行了达标治理,对部分迎流顶冲段渠堤进行了砼预制块护坡。对白洋畈渠下涵进行了拆除重建,对使得这段渠堤及其相关配套建筑物达到设计要求,为干渠后续灌溉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总计进行了5条山洪沟治理建设,使部分山区山洪沟在发生山洪灾害时危害大大降低。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包括庐镇乡的庐镇河、晓天镇的双河和黄河、山七镇的山七河、高峰乡的胡家河,项总目投资1500万元。

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舒城县对境内中小河流进行了综合治理规划,并分阶段、分重点对中小河流险工险段实施了治理。特别是2016年大水,充分暴露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城乡排涝能力不足等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为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补齐防洪薄弱环节短板,编制了《舒城县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建设总体规划报告》,并积极争取规划内项目列入国家或省实施方案。近年来舒城县相继实施了舒城县朱槽沟河治理工程(陈绪宕闸-河口段)等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计投资25850万元。“十三五”期间舒城县全力推动了主要支流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20亿。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十三五”期间,共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63座,总投资10470万元,其中共除险加固小(1)型水库3座,小(2)型水库60座;2016-2019年共除险加固51座小(2)型水库,涉及资金8040万元;2020年除险加固3座小(1)型水库,9座小(2)型水库,涉及资金2430万元。

5)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老虎冲、雷岭节制闸工程;完成中型水闸陈绪宕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

6)活水引源工程。舒城县活水引源工程一期上游引水水源蓄水工程建设总投资2.3亿元,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将按县政府要求结合《舒城县城市防洪规划》进行续建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

2.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力。

1)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解决了农村居民407939人(其中贫困人口4335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我县共整合1.08亿元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年内我县实现贫困人口户户通自来水,饮水安全100%达标;2019年初全县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村村通自来水,全县394个行政村约79.8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016年初编制完成了《舒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2016-2018)实施方案》,结合《舒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根据省级精准扶贫以及县级摘帽任务要求,舒城县从2016年开始农饮工程的重点是围绕脱贫攻坚方针,优先解决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重点是优先安排未通水贫困村以及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实施措施是对原有供水管网进行管网延伸以及对老旧管网和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山区未通水地区,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着力解决山区人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保障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20182019年我县共整合1.48亿元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20192020年,我县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出台《关于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三级检(监)测体系的通知》《舒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考评办法》《舒城县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舒城县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护员职责及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农村规模水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舒城县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核定和水费收缴办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文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水质检测、设施保护、规范运行、资金保障等,进一步细化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至此,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已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农饮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管理制度,大力筹措管护经费,落实管护措施,建立管护体系,确保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2)农田水利。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巩固提升:2016年度投入奖补资金2767万元,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9万亩;2017年度投入奖补资金2521万元,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7.9万亩;2018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投入奖补资金2800万元,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1万亩。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及高效节水项目:2016年投资1592.96万元实施项目包括舒城县干汊河镇境内,涉及西宕、洪宕、莲墩、九龙塘、七门堰、绕山等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万人,耕地面积1.81万亩。2017年度投资756.57万元,项目分两批,第一批项目区位于万佛湖境内,涉及大塘、闸口、蔡塘、独山、范店等5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8223人,其中贫困人口840人,耕地面积0.7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亩);第二批项目区位于阙店乡三湾村境内,耕地面积2741亩,总人口2579人,其中贫困人口557人,投资368.32万元。2018年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1102万元,项目区位于桃溪镇、百神庙镇、春秋乡、千人桥镇、城关镇和干汊河镇6个乡镇8个片区,新建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3020亩。

水价改革建设项目:桃溪镇项目完成投资720万元,柏林乡水价改革项目完成投资180万元。

3.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近五年来,本着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

1)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

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4.4万亩;先后实施完成了9条中小河流、5条山洪沟治理项目及6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扩建农村安全饮用水厂3座,全县基本实现了区域供水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县城应急水源舒城县三水厂1座,设计规模8t/d(近期取水规模4t/d);启动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建成后可以为县城提供15m³/日供水量。

为有效规划水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舒城县已编制完成《舒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舒城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舒城县经济开发区水资源论证》《舒城县水资源管理手册》等四项水资源规划和论证,对今后舒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围绕十三五水利规划目标,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方面加强节约保护水资源工作。根据《安徽省“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总体方案》,舒城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20亩,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和农民增收双赢。全面掌握县内高耗水企业,严格取水许可审查条件,监督检查企业节水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深入加强水资源宣传工作,提升节水器具普及率,逐步提高生活取水在线计量安装率,已安装在线计量取水户4户,接入平台管理农村饮用水厂5家,实现科学有效掌握全县用水情况,做好水资源用量控制。

2)加强三条红线控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管理。

用水总量:全面落实舒城县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出台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制行动方案,推行用水总量控制。2016年全县用水总量3.202亿,其中,农业用水量2.51亿,工业用水量0.32亿,生活用水量0.33亿,生态环境用水量0.042亿2017年全县用水总量3.358亿立方,其中,农业用水量2.625亿,工业用水量0.36亿,生活用水量0.312亿,生态环境用水量0.061亿2018年全县用水总量3.365亿立方,其中,农业用水量2.69亿,工业用水量0.36亿,生活用水量0.27亿,生态环境用水量0.049亿

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合理控制用水量,提升用水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16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8.7m³(比上年下降5%),万元GDP用水量176.5m³(比上年下降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52017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1.3m³(比上年下降5%),万元GDP用水量187.8m³(比上年下降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92018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78m³(比上年下降5%),万元GDP用水量165.91m³(比上年下降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7

限制纳污:舒城县有国家和省级考核水功能区6个,十三五期间,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违法行为,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采砂场、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水源的企业进行清理,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2016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2%2017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3.3%2018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4.水生态修复扎实开展。

1)水土保持建设。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舒城县朝阳河、古墩堰小流域位于干汊河、城关镇境内,朝阳河、古墩堰小流域总面积34.73k,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7k,总投资934万元。2017年舒城县完成张母桥河、曹家河2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40k,其中:舒城县2017年张母桥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179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8k;舒城县2017年曹家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14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2k2019年舒城县开展白洋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0k

20162019年间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13个,共计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近400万元;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重点预防保护面积)50k

2)水源地。

投资1.2亿元对已建成的30个自来水厂,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取水口标识牌、宣传牌保护区界牌及护栏等保护设施。建成了杭埠河马河口大桥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绘制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矢量图;投资7500万元,完成保护区内240户居民搬迁工作;投资30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3750万元,在杭埠河灌区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项目试点,减少面源污染。对老城区加快了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对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立牌、建档和整治,从源头截断了污染源。

3)水生态。

开展水生态修复,净化水环境。投资5200万元实施张母桥河、河棚河治理工程建设;投资750万元,进行赤土堰水系修复工程建设。投入20多万元在杭埠河进行增殖流放;投入资金金额2800万元,在南港等4个乡镇进行沟渠清淤和塘坝扩挖,增强水系补偿和联通。积极推进总投资15亿的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

5.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2017年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紧扣绿色发展这条主线,以打造河畅、岸清、水绿、景美的河长体系为目标,全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的落实。河湖长制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推进河湖管护问题整改和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各类制度和办法,舒城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1)舒城县河长制体系情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河长制工作体系。印发了《舒城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河长,县委副书记为副总河长,13名县委、政府领导为县级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落实乡级河长59名、村级河长441名,实现党政领导、部门联动,落实河长会议成员单位24个,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19个,县水利局长兼任县河长办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分管负责人为第一副主任,县水利局分管局长为副主任,县、乡两级河长制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6人,按照统一样式制作了县级河县长公示牌29块,乡级公示牌71块,村级公示牌493块。二是压实责任,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结合舒城县情,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舒城县印发了《舒城县河长制工作制度》9项制度。由县级总河长签发了21条流域面积50k以上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县河长办通过组织开展河长制工作督查,及时传导压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氛围,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地推进。

2)舒城县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出台方案,规范河湖治理目标。“十三五”期间,舒城县相继印发了《舒城县水环境工作要点》《舒城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舒城县杭埠河丰乐河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舒城县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舒城县民主河治理方案》等河湖治理方案,明确舒城县河湖治理任务和目标。二是召开会议,布置河湖治理任务。为了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舒城县多次召开了总河长会议、全县河长制工作会议,河长例会和河长专题会,安排布置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搬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河湖治理工作。三是编制计划,压实河湖治理责任。根据县委、政府十三五工作要点,结合一河一策,相继编制了13条县级河流计划任务书,工作要点,制定了县级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计划安排了河湖治理任务,落实责任部门,规定完成时限。同时,县河长办以舒河长办文件要求各乡镇,编制所在地河段的河湖治理任务书,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各河长成员单位的责任。四是层层推进,确保河湖治理见成效。开展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管理,制订年度用水总量目标;加大治污力度,狠抓源头治理。依法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了取水口标识牌、宣传牌保护区界牌及护栏等保护设施。建成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绘制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矢量图,加快了老城区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对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立牌、建档和整治,从源头截断了污染源;全面整治水环境、持续改善河湖面貌。舒城县制定规划,实施标本兼治,对城区五处污染水体,进行了专项清理整治,对沿杭埠河、丰乐河等10条河流200米以内163家养殖场进行搬迁。针对朱槽沟河和民主河水质情况,投资4.5亿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水环境持续改善,从而实现支流保干流,一级保一级年目标。近年来,舒城县主要河流杭埠河持续保持在二类水以上;开展水生态修复,净化水环境。实施了张母桥河、河棚河治理、龙潭河、朱槽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行山七河、黄洋河、胡家河等山洪沟治理建设;进行赤土堰水系修复。持续多年在杭埠河进行了增殖流放;在全县多个乡镇进行沟渠清淤和塘坝扩挖,增强水系补偿和联通。水生态环境日趋好转。多管齐下,开展联合执法。水利部门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打非法采砂、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全面打击非电捕鱼专项行动,县交通部门联合公安等部门,对龙河口水域的三无船只进行了集中清理;开展河道治理,确保水清河畅。根据河流等级,拟定了县、乡河湖保洁实施方案,每条河湖均有巡护员和保洁员,基本实现了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的目标。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向社会购买服务,进行物业化管理,为杭埠河、丰乐河,杭北干渠、舒庐干渠等河渠聘请“保姆”,进行河渠清淤保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严管水域岸线、巩固整治成果。印发了《舒城县河湖管理范围和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登记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河湖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五是加强协助,实施水污染联防联治。积极配合合肥市,协同肥西、庐江等县,完善水质状况通报机制,通过联防联治,三县联动,确保舒城县入巢水质达标,实现了一河清水入巢湖目标。

6.行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吸收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人力资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截止2019年,全县水利职工总数415人,其中党政人才11人,专业技术人才115人(具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5人,初级职称48人),技能人才227人(其中技师8人,高级工119人),人才结构达标率达到85%。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水利工程建管提供了有力保障:水利工程没有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7.水利信息化水平同步提升。

1)防洪减灾信息化建设。配备水雨情监测设施:水库数量为小(1)型5座,小(2)型6座;配备视频监视设施:水库数量为小(1)型5座,小(2)型3座,河道、干渠、水闸等视频监视设施31处;县城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投资完成2025.07万元,202012月底完成。

2)水资源管理监测及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2018年在杭埠河干流上建设河口大桥站水质监测站,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对控制断面水质9项指标实时自动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把握水质变化规律,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实现水源地水质信息变化的在线监控,实现了取水许可大户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测,实时水量纳入六安市信息化管理平台。

3)依托“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村通水和贫困人口饮水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的水利建设,舒城水利取得了一定成就,水利现代化程度有显著提升,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舒城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舒城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还有差距的总体要求,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与肩负的繁重艰巨的防洪抗旱任务相比、与面临的日趋增长的经济社会需求相比、与追求的现代化水利相比,舒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仍比较薄弱,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新老水问题依然交织并存和亟待破解。

1.水灾害防治体系存在短板。

1)流域性防洪工程尚未全面达到规定的标准。杭埠河、丰乐河及其支流多数堤防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河势稳定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2)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河流防洪体系不能得到全面系统性的治理。部分中小河流项目虽列入《省实施方案》,但未列入《国家实施方案》,资金来源主要是省级资金40%,市县配套60%,加之中小河流拆迁费用较大,县级资金筹措难度太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全县中小河流治理系统性治理建设进度。

3)征地、拆迁等全部地方财政配套,地方财力有限,难以承担。造成工程难以实施;基层政府争取投资时表态很好,但真正实施时支持配合力度不到位。

2.农村水利建设亟待提升。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亟待巩固提升。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运行时间久,标准低、规模小、水质不稳定,部分工程管网老化、设施设备陈旧,供水规模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等现象越来越多;山区及部分偏远地区受地理环境、水源条件、人口分布和运管模式等因素限制,供水保障能力较低。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尚未成熟。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实施方案已制定,并已出台与运行管理相关的一揽子制度文件。下一步需要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农饮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管理制度,大力筹措管护经费,落实管护措施,建立管护体系,确保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3)舒城县农田水利建设起步早,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经长期运行,部分中小型灌区渠系及建筑物老化失修,未及时更新改造,负重运行,渠道输水损失大,灌溉能力下降,水量监测及调度信息化水平落后。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导致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递减,灌排设施与灌溉面积不协调,能耗、水耗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不足,灌溉效率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水资源调配体系相对滞后。

舒城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舒城县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相比,水资源调控与配置能力不足,干旱年份水资源缺口较大,抗旱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城乡间、上下游供水矛盾日益尖锐,挤占农业灌溉、河道基流现象屡见不鲜。

4.水资源保护体系较为薄弱。

1)水资源宣传不到位,群众节水意识不强,未经许可取水现象普遍。计量器具、设施未普及,未能实现网络化平台管理,管理难度大。

2)水资源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障措施有待提高。水资源管理人员缺少、年龄结构老化,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措施手段单一,不能科学掌握水资源利用、保护情况。

3)水资源较为匮乏,水源污染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水污染状况进一步加剧,可利用水资源逐渐减少。

5.水生态修复体系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舒城县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城区水系萎缩、农村沟塘淤塞、湖泊滩地消失等带来水生态退化,未形成良好的水生态修复体系。

6.行业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1)重建轻管较突出。根据省、市从日常检查和暗访、绩效评价现场抽查的情况来看,舒城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整体良好,但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管护主体未落实到位。

2)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还很薄弱,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舒城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不全面,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监督行为的认识不足,监督机构不健全,各种监督保障制度不健全。

3)全社会节水意识普遍不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4)有效保护河湖水生态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河湖水域及岸线利用保护等统一高效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建立。

5)县、乡、村“河长制”办公室人员和经费不足。河湖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建议结合环卫一体化,各级落实河湖专管员、保洁员,安排经费。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支撑不足。

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仍不合理,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失和普遍老化;人才引进、流动机制不够顺畅;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水利信息化较为滞后,水利投入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水利创新能力不足,中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力量薄弱,水利执法队伍执法能力与保障能力不足;上下游发展保护共享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创新与完善。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步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舒城水利既要承担水利工程巩固提升的时代重任,更要肩负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美好舒城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水利工作新使命。围绕“补短板、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继续巩固和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量调配、灌溉供水等兴利除害的同时,打造“四个舒城”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创新发展思路,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舒城基本实现现代化。

2.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频繁,水旱灾害威胁加剧,舒城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洪涝损失风险将进一步加大。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全力化解水旱灾害风险,补齐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短板是当下面临的新形势。

3.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行动,重点抓好杭埠河、丰乐河等河湖生态流量和水位控制工作。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当下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十四五”时期重点进行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作。

4.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与利用虽支撑了舒城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环境代价,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城区水系萎缩、农村沟塘淤塞、湖泊滩地消失等带来水生态退化,未形成良好的水生态修复体系。未来舒城县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仍是舒城县面临的头号问题。

5.水利体制机制改革。舒城县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持续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和河道采砂监管;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继续推广“河长+”模式,完善水利强监管机制;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形成水价与水资源紧缺状况相适应机制。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解决制约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和机制问题,是“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绿色发展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加快舒城县振兴发展、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协调处理人水关系,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减少对生态环境系统扰动,实现人、水、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绿色化处理。

2.聚焦短板,强本固基。针对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信息化等重点领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解决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

3.统筹兼顾,分类施策。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统筹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布局、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等规划衔接和已建、在建、拟建项目对接,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灌溉供水等重要功能,挖掘水利工程水系连通、水源调配、水流调控等独特效应。

4.改革创新,监管有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努力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水平。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全方位提升监管的水平和质量。从法制、体制、机制上,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加强工程运行监管,保障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规划依据

1《舒城县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建设总体规划报告》

2《舒城县城市防洪规划》

3《舒城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和验收认定评估报告》

4《舒城县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

5《舒城县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

6《舒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7-2030年)》

7《舒城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8《舒城县经济开发区水资源论证》

9《舒城县水资源管理手册》

10《六安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11《2018年六安市水资源公报》

12《舒城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4《关于印发六安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六水办规计〔202083号)

15《安徽省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

16《全国、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传达提纲》

17《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介绍》

18《市重点水利工程规划布局专题研究》

19《六安市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

20.其他相关文件及规划

(四)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1.规划范围。舒城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范围为舒城县域,总面积2100k,包括城关镇、晓天镇、桃溪镇、万佛湖镇、千人桥镇、百神庙镇、杭埠镇、舒茶镇、南港镇、干汊河镇、张母桥镇、五显镇、山七镇、河棚镇、汤池镇、春秋乡、柏林乡、棠树乡、阙店乡、高峰乡、庐镇乡15个镇、6个乡,以及县经济开发区、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共392个行政村。

2.规划水平年。规划编制的现状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

(五)规划目标

2025年,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形成。

1.完善防洪提升工程体系目标。

舒城县城和重要乡镇防洪标准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大部分得到治理,完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成较为系统的防洪减灾体系。通过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大旱期间基本生活用水。

1)城市防洪。舒城县城区、杭埠镇、千人桥镇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桃溪、南港、舒茶、百神庙、干汊河、万佛湖、五显、山七、晓天、河棚、张母桥、汤池、阙店、春秋等重点集镇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

2)中小河流及山洪沟综合治理。提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继续实施杭埠河、丰乐河等9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谋划14条山洪沟治理建设,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山洪防治工程建设,全县山洪综合防治能力明显提高。

杭埠河:提高和巩固杭埠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安全防御20年一遇洪水,县城段堤防与防御50年一遇洪水相衔接、杭埠镇堤段与防御30年一遇洪水相衔接。基本控制重要节点和重点险工岸段的稳定。

丰乐河:提高和巩固丰乐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安全防御20年一遇洪水,杭埠镇堤段与防御30年一遇洪水相衔接。基本控制重要节点和重点险工岸段的稳定。

其他:流域面积大于200k的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流域面积小于200k的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3)除涝(渍)工程。对重点易涝(渍)区进行治理,舒城县县城及杭埠镇排涝(渍)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他地区采用排涝(渍)标准10年一遇。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县完成39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全县于2023年底前小(1)、小(2)型病险水库全部脱险。

5)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县将完成5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使病险中型水闸全部脱险。

2.增强供水保障能力目标。

1)新建水库工程。为当地解决抗旱水源,全县谋划新建3座中型水库以及5座小(1)型水库,新建25座小(2)型水库。

2)引调提水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引调提水工程主要是为了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任务是着力保障重点旱区乡镇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基本口粮田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提高重点旱区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建设目标是通过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在严重和特大干旱情形下,保障乡镇居民40/人日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保障农民基本口粮田40立方米/亩的生产用水需求,重点解决严重干旱时居民饮水困难和基本口粮田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切实提升重点旱区镇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提高综合抗旱能力,逐步完善重点旱区抗旱供水保障体系。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多源互剂,蓄水、配水、供水、节水、护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完成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田间灌排渠系基本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25%2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

4)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提升舒城农村饮水供水保证率、自来水普及率、运行管理水平、供水水质达标率。具备城乡一体化供水的乡镇纳入到一体化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一体化的覆盖面,重点将杭埠河右岸具备条件的杭埠镇、千人桥镇、桃溪镇、林镇、干汊河镇等纳入到舒城县城供水体系,提升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舒城县将补缺补差,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各项指标,到2025年,舒城县农村供水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入户率达到98%,水质达标率100%

3.提高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平目标。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施龙河口水库上游地区和大别山区等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监管。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每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k;规划期末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k。国家和省级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95%

4.构建现代化水治理体系目标。

1)强化水利法治建设目标。健全水法规体系建设,推进节约用水条例、农田水利条例,加快河道采砂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实施;积极开展水权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探讨;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与审查制度;全面加强水行政执法,大力推进水政监察队伍建设;推进执法公开,完善执法程序,严格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现场执法力度;健全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2)加强行业能力建设目标。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门类安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形成水利人才工作与水利事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到“十四五”末,水利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由“十三五”的45%提高到55%,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上升4%,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人才结构达标率提高至90%以上。

3)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目标。建设覆盖防洪减灾各个环节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防洪抗旱信息化。建设覆盖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水资源管理智能系统,提高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水利工程补短板

1.聚焦县域治理重点,消除县域防洪除涝隐患。

加快实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丰乐河的防洪治理,提高舒城县及乡镇防洪除涝标准。开展沿湖、重要支流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体系。

2.聚焦河湖水系痛点,挖掘水利生态修复潜力。

1)加快重点河道整治。重点推进朱槽沟河、张母桥河、河棚河等污染问题较突出的重点河流整治。加快县城内河整治与修复。主要工程措施体系包括泄洪整治工程体系、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及水景观工程体系;主要非工程措施包括水闸联合调度、水量水质监控系统、河道管理体制机制和投融资机制。

2)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全县规划治理小流域22条,系统做好水生态修复保护的水利措施加减法,通过库面保洁、湖库沟渠清淤、垃圾清除、排口整治、湿地修复等,守护好龙河口源头活水。

3)加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依托龙河口水库优化调度、杭埠河、丰乐河、杭北干渠、舒庐干渠沿河、沿渠闸站优化布局、灌区河渠水系连通等工程,调配河湖生态水量,调控湖区生态水位,调整河渠生态基流。

3.聚焦工程管理盲点,构建信息化系统。

完善和提升水库安全运行监测、水闸安全运行监测、泵站安全运行监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河长制管理运行、工程视频监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农村基层预报预警等系统组成的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水利云、数据和应用平台、数据资源等大数据工程,加大水灾害防御、水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业务平台建设。

(二)水利行业强监管

1.加强江河湖泊监管。

完成全县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建立界线清晰、权责落实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全面完成主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各级河长办工作机制,形成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合力,建设清洁型、生态型美丽河湖。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协调调度各方科学施策、系统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问题。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发挥社会参与、民间监督的作用,推动河湖管护常态化。

2.加强水资源监管。

1)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利用科技网络,建设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互联技术,实时掌握用水动态。严格取水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强化对高耗水工业企业监督管理,倡导中水利用,发扬节能减排,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系数。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水功能区水质安全达标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水资源监管,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健全水资源监管制度,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管水、治水。加大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多举办“节约用水”主题活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全民增加水资源利用相关知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3)新时代水资源建设管理方向。转变治水思路,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效率,实现合理利用和科学分配水资源。以“节约用水、水污染防治”为水资源规划主题,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建设为新一轮水资源建设管理方向。

4)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保障。随着新形式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增加水资源管理人员,提升水资源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加大水资源管理方面工作资金投入,配备一定设施,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水利工程监管。

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建管机制,严格执行“四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制度和监督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总体可控、稳步提升。

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推行工程管理社会化。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行为动态监管,引导市场主体履约守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4.加强水土保持监管。

建立行政审批、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审批、跟踪督查、措施落实、工程验收等环节。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升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生产建设活动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减轻人为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5.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全面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加强对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利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检查、抽查、验收、总结、考评等管理制度,对水利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组织开展预算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把绩效评价成果作为安排下年度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1.大力推进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严格执行节水评价机制,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分级建立各类用水户用水计划,分级负责监控,加强用水过程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开发节水调水监控平台,逐步实现节水调水在线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2.加快水权水价改革。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协同推进水价、水资源税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水权确权登记,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施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推行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制度,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加快推进舒城县杭埠河、丰乐河等主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

3.加大水利“放管服”。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投资审批项目改革,优化报建项目审批流程。继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负责的制度。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4.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加快建立河道、湖泊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强化河湖水域岸线、河湖采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约束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压紧压实河长湖长责任,落实河长湖长巡河、暗访督查、信息共享和问题处置反馈等制度,建立健全河湖日常巡查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力推进河湖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河湖长制见行动、见成效,促进河湖面貌根本改善。加快落实“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夯实基础工作。

(四)加快行业能力提升

1.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建立现代化的水预测预报调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GISGPSRS技术建立科学的防洪减灾决策指挥系统;研究建立水生态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研究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推广各种先进技术,重点推广水量遥测、节水、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技术,提高水利行业整体水平。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制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重点抓好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水利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依靠科技和人才推动现代水利发展。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提高水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紧紧围绕水利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组织水利科技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加强水利专业人才的引进招募和培训培养,提高水利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快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完善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全面强化水管理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立运行有力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实现用法律法规规范全部水事行为,保障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健全县、乡镇二级执法网络,依法打造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熟练,作风过硬,装备精良,形象良好,运行有力的水政监察队伍。开展水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工程总体布局

(一)防洪排涝工程总体布局

考虑今后一定时期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已建、在建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及规划的配套工程建设,针对山区、丘陵地区、圩区实际需求,以及区内大中型灌区工程现状情况,完善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总体布局。

1.杭埠河、丰乐河下游圩区。确保防洪安全,推进杭埠河、丰乐河下游圩区重点工程建设,提升沿河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完善杭埠河、丰乐河下游圩区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2.区域中部丘陵区。利用当地塘坝、中小型水库调蓄,下游根据地形条件,分别利用杭埠河、丰乐河以及杭淠分干渠、杭北干渠、舒庐干渠等,构成多元互补的防洪排涝工程布局。

3.区域上游山区。对龙河口水库上游源头进行守护,保护战略水源,通过水源涵养、控源减排、排口整治等措施,织密和织牢优质水源和清水渠道、清流河道三大水资源保护网。

4.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通过实施区域内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加快现代化灌区提升建设,依托引江济淮工开展水量配置与水源置换。加强灌区清水渠道、清流河道保护。建立水量水质在线监测、信息互联互通的数字灌区。

(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总体布局

1.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

结合舒城县供水现状、地形条件及水源水量现状,并结合《舒城县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以及《舒城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将全县分为3个供水区域:东北为Ⅰ区,即沿江平原区;中部为Ⅱ区,即江淮丘陵区;西南为Ⅲ区,即大别山区。

2.农业灌溉供水保障工程。

结合舒城县地形条件及水源水量现状,依托已建、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针对山区、丘陵地区、圩区实际供水需求,为今后区域总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提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需求,完善区域农业灌溉供水工程建设布局。

1)杭埠河、丰乐河下游圩区。一方面利用沿河及巢湖水源,供水保障压力相对较轻,通过现有泵站工程更新改造与能力挖潜,充分利用下游河湖水源,保障区域供水。另一方面随着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巢湖周边灌区的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保障了灌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2)区域中部丘陵区。龙河口水库以上中部丘陵区利用塘坝、中小型水库调蓄,龙河口水库以下中部丘陵区利用龙河口水库补源,分别以杭埠河、丰乐河、杭淠分干渠、杭北干渠、舒庐干渠等为水源,由现有泵站或新建泵站提水,构成上下互济的供水布局,提升区域农业供水保障程度。

3)区域上游山区。由于区内地形起伏,供水对象分散,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条件不理想,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突出,上游山区主要依托水库、山塘为供水水源,重点加强对现有中小型水库及山塘库容恢复、新建水库和山塘工程等。

4)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通过对区域内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增加区内有效灌溉面积与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

(三)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总体布局

1.打造河渠连通、水量调控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体系。扩大河渠连通和促进水体流动,调控水量、水位、水流等水文节律,修复河渠湖库生境,重点开展灌区百渠、千库、万塘面上水网连通和河渠湖库骨干水脉连通,打造长藤结瓜式梯级分散湿地。

2.加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镇特别是龙河口水库上游河流源头周边乡镇垃圾和禽兽养殖污染物的收集与处理率,逐步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

3.锚固舒城绿水青山,开展山洪沟治理和山体修复,加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舒城县城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四)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

打造数字灌区,重点开展山洪及杭埠河、丰乐河等河流洪水预报预警和骨干河渠湖库控制断面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安全状况监测、工程运行调度、工程视频监控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科学调控各类洪水和水资源。

六、重点工程建设

(一)防洪提升工程

1.巢湖流域治理。

巢湖流域河道水系众多,洪水量大流急,其中河道整治工程涉及舒城县杭埠河治理,蓄洪工程涉及舒城县柏林滞洪区。计划总投资约33.0亿元。

1)杭埠河治理工程

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经龙河口水库,过杭埠、三河与丰乐河汇合后入巢湖,全长145.5km,流域面积4246k,主要支流有滑石河、晓天河、河棚河、龙潭河等。1949年以来,对杭埠河进行了多项治理,1958年在上游兴建了大型水库龙河口水库,在沿湖、沿河进行联圩并圩;1977年对杭埠河干流下游将军宕以下河段实施裁弯取直、退建拓宽等措施改善了杭埠河下游的泄洪能力;2013年,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对将军宕以上约6.6km河段进行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提高杭埠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杭埠河治理工程纳入安徽省主要支流治理工程。杭埠河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干流河段的堤防加固,设计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计划投资约13.0亿元。

2)柏林滞洪区治理。

坚持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尽快恢复生态湿地行蓄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规划新建部分生态湿地蓄洪区,解决流域蓄洪空间不足的问题。

按照流域洪水安排、湿地生态保护的建设目标,根据2020年流域圩口进洪情况和不同河段的防洪形势,结合地方意愿,选择面积较大、圩内地形地势相对平坦的万亩圩口作为蓄洪区,同时对有条件的圩口,兼顾生态湿地的建设与生态效益的发挥。根据《巢湖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知,规划涉及舒城1处万亩圩口,即柏林圩,圩口面积33.0k,堤防长度31.4km,现状堤防标准为10~20年一遇。计划含移民拆迁征地投资约20.0亿元。

2.中小河流治理。

针对舒城县防洪减灾体系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以保障该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规划河道及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整治护滩清淤、堤防护岸加固或新建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对舒城县境内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综合治理规划。通过对重点河道、重点地段的规划治理,以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地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范围是舒城县的两大干流(丰乐河、杭埠河)及其支流(即朱槽沟河、张母桥河、河棚河、龙潭河)防洪标准未达标及防洪薄弱环节河段。根据河流实际情况,治理方案考虑以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为主,采取退堤、切滩疏浚、裁弯取直、阻水建筑物拆除等清障措施及堤防加高加固等,以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按照河流治理轻重缓急的原则,规划出重点河流、重点河段、重点项目,并分步骤、分重点、分阶段进行综合治理。

“十四五”期间,舒城县将全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内主要支流-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由于杭埠河河道战线长、流域复杂,加之受项目资金限制,杭埠河难以得到系统性治理,区域性防洪体系构建难以完善。“十四五”将在“十三五”基础上进一步对杭埠河重点河段及薄弱环节部位进行综合治理规划;同时对全县境内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未达标的重点河流、重点河段进行全面治理规划。计划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9条,拟治理长度73.7km,加固堤防长度85.8km,修建护岸长度43.5km,投资估算42300万元。

3.山洪灾害防治。

“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包括五显河、晓天河、黄河、枫香树河、胡家河、庐镇河、山七河、枣木桥河、天仓河、林业河、查湾河、滑水河、九井河、曹家河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14条,现状防洪能力均不足5年一遇,集水面积994.07k,沟道总长219.34km,拟治理长度138.00km,主要内容包括山洪沟堤防加固处理、山洪沟穿堤病险建设物改造,估算投资46400万元。

4.重点涝(渍)区排涝能力建设。

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结合舒城县水利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切实强化区域排涝(渍)工程建设,推进舒城县杭埠河、丰乐河易涝(渍)区洼地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提高排涝效率。

杭埠河、丰乐河、朱槽沟河沿岸为舒城县重点易涝(渍)区,拟对农村重点易涝(渍)区的排涝泵站、水闸、主干排水渠和截洪渠进行疏浚整治,使各涝区排涝(渍)能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涝标准。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加固河堤22条,总长193.66;新(重)建、改造排灌泵站32座,总装机1.413KW;新(重)建、改造排水闸116座;整治、疏浚、加固主干排水渠126.60km。估算投资39600万元。

5.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县共有在册小型水库187座,其中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179座。“十四五”期间将对后期增补注册的39座病险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估计总投资0.663亿元。计划于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2)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和平泄水闸、燕窝宕泄水闸、芦柴堰泄水闸、民主节制闸、陈绪宕水闸5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估算投资8875万元。

6.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县城地处江淮之间,发源于大别山区的杭埠河由西向东从城区南侧流过,杭埠河是一条山区性河流,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根据地形及城市总体规划,县城防洪对象是南部的杭埠河、城区中的南溪河、杭北干渠、三里河及桃溪支渠,即“三河二渠”。县城按防洪要求的区域可分为四片:(1)城南片即南溪河以南~杭埠河以北间的大片区域,该区以前属高漫滩(洪水淹没地带)地势较低,人口稠密,有舒城中学、自来水厂,需保护的面积大,常因丰乐河回水顶托南溪河引起洪水倒灌而受淹;(2)南溪河与杭北干渠间片区,主要为城东洼地即飞霞农贸市场片与三拐塘片,因杭北干渠灌溉输水时间与本地区汛期重叠,城区暴雨时杭北干渠水位较高,再加上该城区内人口稠密,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向河中倾倒垃圾及排放污水,沿河环境恶化,部分排涝沟垃圾堆积严重及部分建筑物阻水严重,致使区间排涝不畅,常致涝受淹;(3)杭北干渠与三里河片,该片主要防止城市涝水,主要是三里河受下游朱槽沟回水顶托影响导致城市内水不易及时排出,大水时常漫堤受淹;(4)城西北区,规划西区为政务文化中心、北区为县经济开发区,该区地势较高,但受杭北干渠洪水危胁,现有堤防原设计标准已不能满足规划要求。

城市防洪规划计划总投资约7.76亿元,根据防洪排涝规划要求,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防洪排涝设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水平,有效地保护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雨水排放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区排涝,就近排放,自排为主、机排为辅”的原则,将雨水就近排入管渠,最终排入南溪河、杭北干渠及三里河等受纳水体。

(二)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1.水源工程。

1)谋划建设水库工程。

中型水库工程:2025年前在杭埠河上谋划建设乌羊、周瑜城、七里河等3座中型水库,与龙河口水库实行联网供水,确保舒城县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新增总库容0.367亿m³,估算投资7.2亿元。

小(1)型水库工程:2025年前谋划建设龙景、瑜城、新街、南溪、龙景等5座小(1)型水库,为晓天、干汊河、城关镇等乡镇各建设一处满足饮用水安全需求的备用水源地。新增总库容3006m³,估算投资54312万元。

2)新建水库工程。建设高山、林家湾等小(2)型水库25座,为当地解决抗旱水源。新增总库容729m³,估算投资21870万元。

3)龙河口水库清淤工程。龙河口水库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工,1966年复工续建,19705月基本建成,是一座大(2)型水库,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9.03亿m³,其中调洪库容3.86亿m³,兴利库容4.66亿m³,死库容0.50亿m³。死水位53.0m(吴淞高程、下同),设计起调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均为68.30m(对应库区面积约48k、蓄水5.16亿m³),设计洪水位72.64m,校核洪水位75.04m

20214月,舒城县对水库部分区域进行了勘察,初估水库总淤积量约1.1亿m³。水库出库水通过溢洪道流出,无法通过泄洪来达到清淤的目的。如果能够将这个淤积量抢回来,将恢复龙河口水库约1.0亿m³的库容,大大提高水库的蓄水量。龙河口水库清淤能够增强水库调节能力,恢复水库水面面积和畅通洄游性鱼类的洄游岸通道,有利于黄尾密鲴等水产物种的繁衍和保护。

作为舒城、合肥两地的饮用水源地,龙河口水库清淤工程总投资约8100万,计划选择在引水工程(向合肥供水)建设期间抓紧实施水库清淤,争取在引水工程建成前完工,保证一湖清水供合肥,更为今后长期稳定的向舒城、合肥两地供应清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活水引源工程。

舒城县活水引源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开工建设。为了合理的利用杭北干渠上游的水资源,整体调度杭北干渠、七门堰分干渠和东支渠以达到舒城县城区活水引源的目的,需要在杭北干渠上段新建拦蓄工程,在灌溉期结束时拦蓄上游来水和地表径流,在非灌溉期改善杭北干渠流域沿渠和舒城县的水环境,最终实现舒城县杭北干渠上游引水水源的蓄水。通过计算比选,确定分别在羊山、荷花堰新建节制闸,拦蓄上游来水,通过大官塘泄水闸,经东支渠向城区补水,并充分利用杭埠河流域七门堰以上段非汛期地表径流,通过七门堰分干渠向舒城城区供水。

为了使节制闸拦蓄的来水可以顺畅的到达城区,需对水源所经过的渠道进行续建配套。续建配套范围为七门堰至上游龙潭河,七门堰分干渠,东支渠和杭北干渠梅岭泄水闸至城关段。近几年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流域内的险工险段进行处理,包括对规模较大、险情较重的滑坡、严重渗漏等险段进行处理。泄水闸、渠下涵及进水闸等重要建筑物的重建、加固维修。但是部分建筑物和渠段仍不能满足舒城县通过杭北干渠进行生态补水的需要,为了更好的利用非灌溉期杭北干渠流域的水资源,需对渠道及渠道建筑物进行续建配套。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进舒城县活水引源工程一期上游引水水源蓄水工程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七门堰枢纽建设、引水闸、冲砂闸、引水渠道加固、配套建筑物拆除重建等。估算投资1.95亿元。

3.引调提水工程。

引调提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库等水源地通过引水、调水、提水等水利工程实现输送水至另一水源地或净(配)水厂的工程名称总称。其建设的目的是指在江河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引水、调水、提水设施相对缺乏的地区,建设一批引调提水工程,通过科学配置和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提升区域抗旱应急供水能力。

1)引巢济舒暨杭埠河引调提水工程。

该项目涉及城关、千人桥、杭埠、百神庙、南港及舒茶镇,拟实行河湖联通,对杭埠河马河口拦河坝以下河段进行疏浚挖深,疏浚后河底高程控制在3-5m,较巢湖正常水位低3-5m,在严重和特大干旱情形下,在马河口坝下设提水站,将马河口坝下河水(即引巢湖水)抽至坝上县城、春秋塘水厂水源地。对马河口坝下沿杭埠河的中心、千人桥、周公渡、杭埠等水厂取水口,增建应急备用输水及配套设施,在干旱期间降低江河取水口,增加应急供水量。

杭埠河马河口以下舒城段36km,需疏浚河段约13.1km,疏浚土方约40m³;新建抽水泵站1座、装机150千瓦;增建应急备用输水及配套设施4台套,估算投资10500万元。

2)引巢济舒暨丰乐河引调提水工程。

该项目涉及千人桥及桃溪镇,拟实行河湖联通,对丰乐河桃溪大桥以下河段进行疏浚挖深,疏浚后河底高程控制在3-5m,较巢湖正常水位低3-5m,在严重和特大干旱情形下,对桃溪大桥下沿丰乐河的红光、三汊河等水厂取水口,增建应急备用输水及配套设施,在干旱期间降低江河取水口,增加应急供水量。

丰乐河桃溪大桥以下舒城段36km,需疏浚河段约5km,疏浚土方约10m³,增建应急备用输水及配套设施2台套,估算投资8400万元。

4.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舒城县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是严重制约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十四五”期间,需要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工程实施,新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

1)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继续以加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重点骨干工程为重点,提高灌区工程配套率,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继续实施杭北、舒庐等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舒城县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5万亩,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原因,灌溉渠道干渠、支渠漏水严重。斗渠、农渠、毛渠严重淤塞,渠系配套建筑物完好率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灌区灌溉保证率低,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十四五”期间,继续对淠史杭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时加强水工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工程总体以解决渠道渗漏为目的,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按灌区原渠道线走向局部地段裁高取直,采用砼衬砌“三面光”处理,并维修加固渠系建筑物,配套各种管理设施。工程改造的同时,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灌区管理单位内部的改革,推行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灌区运行成本,确保灌区内农田用水。

杭北灌区:规划对杭北干渠、杭淠分干渠、七门堰分干渠总计56.86km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其中杭北干渠长37.14km;杭淠分干渠长12.32km;七门堰分干渠长7.4km;对东支、西支、分路口、桃溪、野猫墩、南子岗支渠等13条渠道防渗衬砌,总长178.29km,对灌区相应配套及管理设施等进行改造。

舒庐灌区:防渗衬砌界牌、军埠、桌山、落凤岗、复元等5条渠道,总长69.8km,支渠配套建筑855座;灌区管理设施等。

2)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

舒城县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仅约0.516。据统计,较大干旱几乎都造成全县农田大面积减产失收,最高年份达到30万亩以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拟开展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为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将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规划投资3.08亿元,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3.2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20.99万亩,管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0.55万亩,喷微灌面积1.1万亩,各乡镇节水灌溉工程概况如下表:

3)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

舒城县大部分泵站均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泵站建设初期受到各种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泵站从设计、机组选型、安装质量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机电设备(变压器、电机、水泵、控制柜、防雷设施)严重老化,且均属淘汰产品,产品落后陈旧,加之地方无财力改造,致使泵站排涝效率逐步降低,由于运行效率的下降,加之多种损耗费用逐年递增,泵站无法达到设计灌排目标。

为了改变本地区的灌排现状,满足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十四五”期间,舒城县拟对六丛站等12处泵站更新改造,总投资6000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各站泵房上部拆除下部加固。根据泵站特征扬程和流量规划成果,优选泵型,对主水泵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更新泵站油、水、气系统。根据主水泵要求对主电机进行更新改造。对闸门、拦污栅、钢管等金属结构进行更新。

5.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舒城县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县城二、三水厂城乡一体化建设、杭城水厂城乡一体化建设、春秋塘水厂等12座水厂的规模化供水建设以及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总投资38576万元。

1)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县城现有二、三水厂供水,现状供水范围主要为城关镇和经济开发区,服务人口约30万人。杭埠镇现有杭埠镇水厂和杭城水厂,主要供水范围为杭埠镇。

二水厂设计供水能力4万吨/日,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8万吨/日,可利用二、三自来水厂对周边棠树乡、柏林乡、干汊河镇、桃溪镇、千人桥镇、杭埠镇、百神庙镇进行管网延伸,范围内受益人口为30.08万人(不含二、三水厂现状供水人口),规划供水规模为120000m³/d,共需新建中途加压站3处,配水主干管管材质采用球墨铸铁管和PE管,总长度约139.7km

杭城水厂现状供水规模30000m³/d(远期规模达到60000m³/d),本次规划将杭埠镇水厂(5000m³/d)并入杭城水厂。

2)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区域规模供水建设依托区域内规模较大的11座规模化水厂,分别配套相应的水源、取水、输配水管网、调节构筑物、加压站工程。其中五显镇水厂2018年已完成改造,高峰水厂及河棚镇水厂计划2020年完成改造,本次不列入规划范围内。

晓天镇水厂水源为晓天河,自由引流,备用水源为龙景水库(规划新建),新建DN315PE输水管10km

钓鱼台水厂水源为龙潭河,新建取水泵站及水厂配套设施,备用水源为龙河口水库,新建DN250PE输水管2.5km

荷花堰水厂水源为龙河口水库,新建配套自动化、信息化工程;

阙店水厂水源为龙潭河,新建取水泵站及水厂配套设施,备用水源为龙河口水库,新建DN355PE输水管5.7km

汤池水厂水源为龙潭河,新建取水泵站及水厂配套设施,备用水源为汤池河及取水口以上小型水库群,新建DN250PE输水管2.5km

山七水厂水源为龙河口水库,新建取水泵站及水厂配套设施,备用水源为龙河口水库,新建DN250PE输水管7.2km

张母桥镇水厂水源为张母桥河,新建5处管井。

山北水厂水源为杭埠河,自由引流,备用水源为龙河口水库,自由引流,新建DN250PE输水管13.7km

3)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舒城县因为部分供水区域距集中供水水厂较远,高程差较大,无法抗御大型旱情,部分山区居民因浅井水源不足采取了应急送水的措施。如果将其接入水厂模化供水系统,则配水管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大,故选择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规划打224口井,配合建蓄水池、提水泵和配水管等工程。

4)山区农村饮水应急供水工程措施。本次规划对没有备用水源的256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新建应急水源深井224眼。

6.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十四五”期间,舒城县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及舒城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灌区、小区及节水教育基地。投资估算1400万元。

(三)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1.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1)县城调水引流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为改善县城及周边供水、改善水生态环境,为舒城“金三角”提供水利保障,规划实施县城调水引流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30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

改造七门堰引水枢纽工程,增加蓄水能力。原坝加培防渗、坝顶增建橡胶坝、两岸及上游堤防防渗加固处理,增加蓄水量150m³

增建杭北干渠上游蓄水设施。对杭北干渠上游腊子山至老虎冲约11km傍山渠形成自然洼地改建为蓄水设施,增加蓄水量2300m³。需新建节制闸4座,加固加高渠堤11km,改造放水口建筑物13座等。

新建杭埠河引调提水工程。拟在杭埠河马河口溢流坝下游新建抽水泵站,分级将杭埠河水抽入朱曹沟河、杭北干渠,补充枯水期杭埠河、杭北干渠、南溪河、三里河及桃溪支渠上游来水不足。规划完成杭埠河朱曹沟河、杭北干渠、三里河、桃溪支渠等5条河流互通工程,实现中心城区和环城郊区的水网联通,每年为河流湿地提供约1亿m³生态用水。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县城段杭埠河、朱槽沟河、杭北干渠、三里河、桃溪支渠等13条内河进行生境修复工程。河道清淤400m³、生态护岸50、生态丁坝改造10处、构建河滨缓冲带50km,布置浅滩深潭10处等。

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成杭埠河、朱槽沟河、三里河等5条生态廊道建设,治理河道50km;综合治理杭北干渠、桃溪支渠40km

环境整治工程景观建设。实施杭埠河、朱槽沟河、杭北干渠、三里河、桃溪支渠等河流县城段治污蓄清工程。沿河新建截污设施100km,城区河道上修建滚水坝15座,形成水面。

水质改善工程。建设生态河道建设50km,生态湿地建设270公顷。

水土保持工程。栽植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缓冲带50km,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90k

生态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在杭埠河、朱槽沟河、杭北干渠、三里河、桃溪支渠等城区主要河道上设置检测断面及监控设施,实行实时监控,共15处。

2)杭埠河(舒城)安澜绿廊保护工程。为了响应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十四五”期间,实施杭埠河(舒城)安澜绿廊保护工程,打造杭埠河生态景观带,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幸福河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总投资301565.4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2390m³、堤防加固45.14km、护坡护岸工程61.14km、拓宽和新建防汛道路64.29km、涉及穿堤建筑物2座、新建拦河堰5座、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等,结合堤顶道路提升改造与新增的滨河园路形成一条全线贯通的绿道,同时在沿线结合景观节点融入舒城文化特色,形成彰显特色的文化“舒道”。

3)河湖岸线整治项目。对设立市级和县级河长的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整治,主要对迎水侧及水域范围内阻碍行洪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树木、垃圾等“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河道内的田地实施退田还河还湖,对卡脖子河流段、断头河段进行扩挖疏通,对河湖沿线进行绿化等,提高河湖行洪能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工程估算总投资15000万元。

4)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对舒城县各个乡镇设立市级和县级河湖长的河湖实施示范幸福河湖建设,通过实施系统整治和综合治理,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幸福河湖,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估算总投资7500万元。

2.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针对农村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乡村河流特点,以乡镇为单位,村庄为节点,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开展舒城县各乡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使农村河湖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得到恢复,为打造幸福河湖奠定基础。估算投资5000万元。

3.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位完成大别山区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眼于构建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积极开展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舒城县规划治理舒茶镇、万佛湖等22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2.26k。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生态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坡面生态改造,蓄水工程,灌排输水工程,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景观提升。估算投资44000万元。

(四)水利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舒城县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资源,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完善全面互联网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加快水利大数据中心和综合平台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体系、水利可研、科技推广等,加大水旱灾害防御、水工程建设管理、节约用水、水资源监控、水生态与水土保持管理等业务应用,依托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决策支持水平。

1.防洪提升工程信息化建设。

规划重点开展山洪沟洪水预报预警、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完善和提升水库安全运行监测、水闸安全运行监测、工程视频监控。

“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县城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投资估算2000万元。结合防洪提升重点工程建设,计划配备水雨情监测设施和视频监视设施:水库数量为中型3座,小(1)型5座,小(2)型25座,山洪沟、水闸等12处;配备山洪沟洪水预报预警系统7处,投资估算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水雨情自动监测由遥测终端RTU、通讯、管理中心监控软件组成,雨量计、水位计、遥测终端机RTU、太阳能充电控制器、防雷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等就地安装,实时采集雨量、水位等数据(可选配3G视频监视),并能通过2G3G将数据同时发往远方的管理中心,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水库、山洪预警、中小河流监测等应用领域。

2)视频监视系统。分现场摄像和集中显示控制两部分。现场摄像包括上下游河道、各主要控制点;集中显示控制通过网路存储NVR进行存储、管理和显示,具有录像回放功能和定向存储功能。

3)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建设山区雨量站网、水文站网,实现山区雨量和水位数据自动采集、存储;通过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降雨量,水库、河道、闸坝水位,水库及水利工程安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远程实时监测,结合气象、水文和国土信息,对监测数据的进行统计与分析,实现对暴雨、溪河洪水、地质灾害等隐患的及时预测、发布预警,提高对山洪灾害快速、全面、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指挥调度的决策能力。

4)闸门监控系统。现场设置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单元,配以闸门开度、闸门荷重等传感器,同时监视闸门的开启及关闭状态,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综合实现对闸门的远程及就地控制。根据现场情况、闸门形式、控制要求等可选配控制箱或控制屏柜。

2.完善旱情监测系统。

规划建设一套覆盖全市的灌区自动化监测平台,辅助决策,在监测各骨干渠道数据同时,监测灌区降雨,土壤墒情,同时加入灌溉自动化控制。

结合舒城县规划的5个水资源分区(县城区、杭埠河上游区、杭埠河中游区、杭埠河下游区和丰乐河区),将全县21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划入到5个规划分区内,根据5个分区特点分别在每个分区建设3个综合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墒情、水源地监测站,共计15个监测站,总投资1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灌区信息采集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灌区及相关地区的工程设备运行数据、水雨情数据、图像数据、水量数据的采集分布、采集方式、控制系统体系和控制方式的规划。为了更好的掌握灌区内水情信息,在灌区内分期建立50个监测点,对水位、雨量水量、旱情等信息进行采集。

灌区通讯网络。本工程主干项目将基于网络方式运行,主要的监控系统基于光缆网络,在各乡镇灌片使用现地控制单元实现重点水源地的监控。对于通讯信息量不大的水雨情采集和水量采集点可选用GSM方式与控制中心通讯。

灌区控制中心和灌区信息管理系统。在舒城县农业供水调度中心机房内设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内布置网络版组态软件,和各灌区中上位机进行通信,在控制中心进行监控。在用水协会等分中心设显示报警设备,和控制中心进行通讯。在各站点设置图像监视设备,图像信号通过灌区通讯网络传送到工程管理局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各站点可通过网络根据各自的权限访问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中心内建立灌区网站和互联网相连,发布灌区有关信息,供外部访问。④建立灌区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能根据水利模型和知识库以及各种基础数据给出多套灌区调度决策方案。

3.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

为加快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规划至2025年,舒城县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水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4.农村供水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

1)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建设。农村居民供水工程规划以12座千吨万人水厂为净水厂,共有常用水源取水口、备用水源取水口、应急水源取水口共12处。现状部分取水工程建有自动化控制系统,规划远期新建、改造12套取水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舒城县有常用水源取水口、备用水源取水口、应急水源取水口共12处。规划建立12套水源信息节点,采集水位、流量、pH、浊度、温度、氨氮、耗氧量等水源、原水信息、水泵机组运行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报警器等安防数据。

在管网关键节点、分流点、最不利点、管网末梢建立配水管网信息节点,采集流量、水压、余氯、pH等信息。

2)水源保护与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

水源保护工程建设。规划舒城县有常用水源取水口、备用水源取水口、应急水源取水口共12处。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制度,划定水源保护区,创建管理队伍,增设安防系统。

水质检测监测工程建设。规划远期在春秋塘水厂内建立舒城县农饮供水水质检测实验室,满足检测42项常规指标检测要求。建立水质检测制度,配备检测设备,对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除在线监测项目)。

水质在线检测满足配水管网在线监测点设置的要求,在线监测点的数量应参考《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相关规定;检测项目至少应包括余氯、浊度,并可根据需要检测pH值、电导率等。

七、投资估算与分期实施意见

(一)投资估算

“十四五”水利投资规模的估算,主要依据中央、省级和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投融资情况,分析未来可能增加的投资渠道及可能采取的投融资政策,参考在建工程、当前物价水平、本地施工实际等多种情况,经综合分析后进行测算。

1.建设项目确定原则。

本次规划依据国家和省既定投资计划,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流域、区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分析。建设项目确定原则如下:

1)重点项目一般应列入国家治理计划。防洪类重点项目,应符合国家已批复的流域近期防洪若干意见和已经审查的流域防洪规划等;中型水库、中型水闸、中小河流治理为已列入水利部或省总体投资计划的项目;灌区改造项目应符合已审批的灌区工程规划等。

2)把握地方热点,服务经济发展。针对地方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和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如通过朱槽沟河防洪控制工程建设,调整城市防洪格局,提升朱槽沟河的景观水平,彰显水城特色;进行龙河口引水工程建设,建成舒城县城市饮用水第二水源地,保障供水安全。

3)建设目标符合国家有关投资政策。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符合国家有关投资政策规定的建设重点,符合流域和区域“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要求和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对国家、流域和区域重点水利问题的解决有突出作用,对保障防洪除涝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有显著作用。

4)具备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项目已完成或已开展了一定的前期工作,项目的难点问题已经或能够在短期内有效解决。要根据项目的前期工作基础,考虑合理的前期工作周期。

5)资金来源能够落实,项目投产后能够达到良性运行。综合分析考虑国家、省、地方或市场投资能力,配套资金和拆迁安置的落实情况,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基本能够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行机制基本明确,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规定,项目投入运行后能够建立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2.投资估算。

根据全县“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要求,初步测算,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27.38亿元,其中舒城县“十四五”安排投资94.38亿元。

(二)分期实施意见

投资计划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在综合考虑各类项目投资构成中的中央与地方投入比例,以及政府、市场及受益者的事权与责任,在明确各类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的基础上,划定水利项目的类属(公益性与否),明确市场与各级政府投资分摊比例。

在续建“十三五”结转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筛选与排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十四五”期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通过平衡开工排序以及调整年度投资力度的办法,保持水利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规模基本平稳,并与国家和区域投资规模相协调,避免起伏过大。根据“十三五”及以前重点工程资金计划及来源情况分析,对于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水库、大中型水闸、区域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以省级以上投资比例为2/3,地方配套1/3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对于城市水利工程等,则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省级以上只给予约20%左右的以奖代补经费。舒城县“十四五”期间需安排投资94.38亿元,平均每年需投资18.88亿元,主要用于防洪减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为舒城县未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八、保障措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防汛抗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高度重视移民征地工作,加强征地手续报批工作,保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二)加大水利投入,保证建设需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分级投入机制,落实国家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立项实施一批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的地方重点项目。继续加大财政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的监督考评机制,加大对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加强前期工作,深化项目论证建立和完善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相统一,水利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及其他行业相衔接,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建立完善前期工作责任制;加大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重大问题;深化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全面落实水利前期工作质量责任制;建立前期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四)加强沟通协调,引导公共参与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切实落实水利建设投资、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移民安置等职责,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社会加大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五)强化项目监督,加强廉政建设切实落实水利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和参建单位合同责任。建立事权清晰、权责统一、规范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和安全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格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