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养生

发布时间:2024-10-08 17:14 信息来源:舒城县人民医院 我要纠错 【字体:  

十一国庆小长假一结束,“寒露”便随之而来啦。。。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寓意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原则。

一、起居养生

1、防寒保暖

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一秋雨一层凉,要跟随大自然的季节变换,逐渐的调整生活作息。凉秋,适度的寒冷可有利于提高机体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做好腹部的保暖能有效预防腹泻疾病的发生~

2、室内保湿

秋燥、秋燥,特别是寒露过后,干燥的现象愈发明显了,或者说没那么湿了。但此时的干燥空气,容易让鼻咽部不适,这时要注意做好室内保湿工作,合理使用加湿器。

二、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节气的最大特点是“燥”,中医学中所说的“燥邪”最易伤人体中肺胃两脏腑

在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适当多进食甘、淡、滋润、温和的食物,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适应寒露的气候特征。

1、养肺润肠

寒露时节的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2、少食辛辣香燥的食物

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具有很大的“发散”作用,适量可振奋“阳气”,但过多食用容易“耗气”和助燥伤阴。

寒露之际,身体最需要的是养阴补精,辛辣过多容易使阴津损失且虚火伤身,尤其对于本身阴虚体质之人,更是不可取。

三、运动健身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寒露时节,天气不再炎热,温度逐渐下降,人的免疫力也相

对不足,这时候需要增加运动来健身保健。

健走慢跑,爬山,瑜伽都适合在寒露时进行,寒露时节的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出门注意添加衣物,避免感冒。

四、精神情志养生

秋风萧瑟”,寒露时节,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伤感忧郁的心情。如何避免呢?

中医建议大家可以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做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经常放松,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还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

五、中医特色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秋季收养阴精的原则,早起能舒展阳气,以达阴阳平衡。

1、艾灸

艾草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制成艾灸,日常生活中进行艾灸可迅速提升阳气,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手脚冰冷等。

2、中药足浴

寒露时节,当注意足部的保暖。中药足浴不仅能温肾散寒,引火归元,又可防秋燥,助睡眠之效~

舒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根据不同的证型,向大家推荐以下几款足浴药方

日常足浴方:当归15g、黄芪20g、红花10g、白术20、生地10g、川椒10g、葛根15g、细辛6g、黄芩10g、酸枣仁15g

脚底皲裂方:桂枝25g、麦冬20g、沙参20g、银花15g、红花20g

 

解压泡脚方柴胡6g,黄芩6g,法半夏5g,党参7.5g,炙甘草3g,煅牡蛎15,肉桂5g,乌梅5g,淡豆豉6g,炒栀子9g

用法:上述中药饮片加水1000煎至600毫升,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1h泡脚。

注意

1、足浴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水温不可过高(一般40度左右即可),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感胸闷、头晕,应暂停止;

2、饭后30分钟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可致消化不良;

3、糖尿病、静脉曲张等相关疾病不建议足浴;

4、儿童、女性经期泡脚可至中医科咨询医师,辩证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