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中医院—了解痛经,不再只依赖多喝热水

发布时间:2024-08-29 10:01 信息来源:舒城县中医院 我要纠错 【字体:  
痛经怎么办?多喝热水可管用?

经常会听见身边的女性朋友会抱怨痛经、月经不调、月经期间身体虚弱,有的甚至会痛到无法行动……男生可能不太理解这种女性特有的症状,最擅长的安慰便是“多喝热水”。到底“多喝热水”对不对,今天舒城县中医院妇产科医生就带大家来了解什么是痛经,中医如何治疗痛经。


中医痛经的概念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病。

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所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 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病因病机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 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辩证论证


痛经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五大症候类型。

1

气滞血瘀

多由于情绪不稳定所导致,这种类型的患者情志抑郁,导致气血不畅。这一类型的患者可以服用膈下逐瘀汤,理气行滯,化瘀止痛。

2

寒凝血瘀

此类患者在经期可能受寒导致,寒邪凝滞于胞宫中,引起痛经。可以服用少腹逐瘀汤,能够活血止痛,温经散寒。

3

湿热瘀阻

此类患者素体偏热,血与热结,导致血行不畅,瘀滞而痛。可以服用清热调血汤,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4

气血虚弱

由于疾病损耗导致气血不足,或者是脾胃功能障碍,引起痛经,可以服用圣愈汤,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5

肾气亏损

这类患者先天肝肾本虚或者是多产损及肝肾,引起经血不足,导致痛经,可以服用调肝汤,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处 理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较多,除上述口服中药外,疗效较好的方法有针刺加艾灸。还有隔姜灸、脐疗督灸等方法,另外还有足浴、中药外敷等外治痛经的方法。痛经发作时,可选择下述治法、方药以缓急止痛:

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实证: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虚证: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2.我院目前使用温灸器艾灸,取穴神阙、气海、关元、中极等;温经止痛。

3.并已开展康复治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配合中药封包外敷+红外线物理治疗,可明显减轻痛经。

以上中医操作治疗疗效显著。对于青少年痛经患者或服中药困难患者可选中医操作治疗方案。


转归与预后


中医药治疗痛经,有良好临床疗效。功能性痛经,经及时、有效治疗,常能痊愈;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者,虽病程缠绵,难获速效,辨证施治,也可取得较好消减疼痛作用。


预防与调摄


注重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经血流畅:注意调摄,慎勿为外邪所伤;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忌服食生冷之品;均有利于减缓疼痛,促进疾病早期向愈。


所以,男生们说的“多喝热水”也不是完全不对,当然,更重要的及时对症的治疗和暖暖的关心关爱。(后附痛经级别自测表,看一看你是第几级?痛经时可以按照下图自己找准穴位按揉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