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干汊河镇中心卫生院—2023年11月健康提醒

发布时间:2023-11-18 16:34 信息来源:公共企事业单位临时用户 我要纠错 【字体:  

 

舒城县疾控中心11月健康提醒

 

秋去冬来,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各种病毒和细菌也随着新一轮的冷空气“如约而至”,县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广大群众应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健康提醒:肺炎支原体感染

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尤以儿童为主。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剧烈咳嗽等为主要症状,突出症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退热后咳嗽可持续1-2周。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带学生就医或回家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2.儿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学生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

3.家长要做好居室环境清洁和日常通风,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及时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健康提醒二:流行性感冒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流行季节。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进入11月份以后,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可能增加,同时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能发生暴发疫情,应继续做好防护。

预防措施

1.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防病能力。

2.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减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或手肘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切实落实好晨午检制度、缺课、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学校如发生流感暴发,必要时应采取停课措施。

4.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无禁忌症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健康提醒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源主要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密闭不通风环境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等症状,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高于一般人群,建议广大群众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预防措施

1.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

2.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4.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提醒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其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

预防措施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家长们可前往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自愿、自费接种。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庭常备“84”消毒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

4.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6.托幼机构要加强教室通风,落实消毒制度、晨检制度和缺课登记制度,及时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采取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措施,阻止疫情传播。

 

健康提醒五: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头部、脸部、胸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可伴头痛、咽痛等其他症状。该病传染性极强,主要经呼吸道和日常接触传播。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也可采取紫外线照射、84消毒剂擦拭等方法进行消毒。

2.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后满3天为止,防止水痘患者感染易感人群。

3.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12月龄以上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建议儿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应尽早接种水痘疫苗。

4.要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特别是患水痘的学生,要防止抓破疱疹引起感染。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5.学校及托幼机构要落实好晨午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踪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通知患儿家长到正规医院就诊,出现暴发疫情时及时采取停课措施。

 

健康提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1月已进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应做好防护。

预防措施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3.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4.学校等集体单位一旦发现胃肠道症状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