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每天只需快走15分钟,有效延寿!关键要“这样”走,效率翻倍

发布时间:2025-07-09 16:51 信息来源:舒城县卫健委 我要纠错 【字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但提到运动,很多人总以“没时间”“太累”为借口,迟迟迈不开腿。其实,每天只需15分钟快走,就能显著降低早逝风险,有助于延长寿命!更关键的是,掌握正确的快走方式,还能让效果翻倍。

健康时报资料图

 

每天只需快走15分钟,

有效延寿

 

走路快,更长寿。


研究截图 

有项研究表明,每天仅15分钟的快速步行,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相关,而慢速步行的益处则不显著。

这项研究约8万名参与者参与,年龄在40-79岁之间,平均随访16.7年。根据他们平时的活动分为:

1)慢走:如普通走动、在工作中散步、遛狗或进行轻度运动,

2)快走:如爬楼梯、快速走动或类似运动。

结果发现:

每天仅15分钟的快走,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相关;

每天仅30分钟的快走,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相关。

每天慢走超过3小时,如散步或遛狗,仅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相关,且效果不显著。

简单来说,跟慢走相比,平时习惯走快一点更有好处。

AI生成图

 

想延寿,关键要“这样”走

走路需要同时运用到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能够走得快、走得稳,说明一个人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好。

1. 速度达标:达到“微喘但能说话”的强度

快走的核心是“中等强度”,即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自测方法:走路时能连续说话,但无法唱歌;或微微出汗、呼吸加快。

参考速度:年轻人每分钟120-140步,中老年人每分钟100-120步。

2. 姿势正确:避免损伤,效果加倍

抬头挺胸:下巴微收,目视前方,避免含胸驼背。

摆臂自然:手臂弯曲90度,前后摆动至髋部高度,不要过度用力。

步幅适中: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避免“外八字”或“内八字”。

核心收紧:想象肚脐向脊柱靠拢,保持身体稳定,减少腰部压力。

3. 时间灵活:碎片化也能积累效果

上班族:提前1站下车快走回家,或午休时绕楼走15分钟。

居家者:边听播客边快走,或利用家务间隙(如晾衣服时原地踏步)。

老年人:早晚各走7-8分钟,分两次完成更轻松。

4. 场地选择:安全第一,趣味加分

优先选择:公园、操场等平坦、空气好的地方。

雨天替代:商场、写字楼大厅或使用跑步机(坡度调至1%-2%)。

进阶挑战:每周1-2次爬坡走(如走楼梯或小山坡),消耗更多热量。

5. 搭配习惯:让快走成为生活仪式

固定时间:如晨起后、晚饭后,形成生物钟。

设定目标:用手机计步器或智能手表记录,每周增加500步。

社交激励:约朋友一起走,或加入线上打卡群,增加坚持动力。

AI生成图

如何判断或计算步速?

老人可以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记录下所用时间,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建议老人每年自测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后记录下来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健康走快做好这4

走路的速度则主要与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与心理状况等多方面有关。想有一个正常且快速的步态步速,日常养护是关键。可以试试从这几方面入手:

1.强肌肉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每次20-30分钟,如自重训练、使用弹力带等,有助强化肌肉力量,改善整体步态。而且,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练肌肉也有助于缓解一些关节疼痛问题。

 

2.练平衡

平衡和柔韧性训练也有助于预防摔倒,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比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有助改善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3.强心肺

要想走得快,一个好的心肺耐力也非常重要,平时可搭配游泳、骑车、快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每天专门拿出15-30分钟练习快步走。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选择,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走快点。步速通常分为:

慢步走(每分钟7090步)

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

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

健走前建议热身,走路过程中,不要含胸驼背,要抬头挺胸,走路的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步子迈太大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冲击力也会增大,膝关节重复做屈曲和伸直动作,造成膝盖损伤。

4.好营养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江华在健康时报曾刊文提醒,蛋白质是肌肉合成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吃好三餐,在避免糖、盐、脂过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都高于植物性食物,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奶、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摄入,保证足够主食、蔬菜水果,以达到平衡膳食要求。

健康时报资料图

另外,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胡萝卜等,也利于预防肌肉衰减,提高免疫功能。

最后提醒,若身体患有疾病或存在不适状况,建议遵循医嘱,运动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