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高峰乡卫生院——“热养生”
夏天为何要“热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古人在很早就认识到,人需要适应四季的变化来保持身体健康。我国最早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古人告诉我们应该顺应四季养生,其中,重要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延年益寿,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夏养阳,寒邪易伤阳
夏天天气炎热,为了散发热量,人的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尤其是运动出汗后,若直接开冷气对着身体吹,寒邪容易侵犯人体,抵抗力差的就会出现感冒症状,甚至让寒邪入侵到我们的肌肉和筋骨之间,留下风湿痹痛的病根。
夏天不是不能开空调,天气很炎热时确实可以开空调避避暑,但是我们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25~28℃为宜。出汗后,我们应该把汗擦干,休息片刻后再开空调,切忌空调直接对着人吹。
每年大暑和秋分之间,正处五运六气之“太阴湿土”,身体易受湿邪的侵袭,而阳光能制约湿邪,身体阳气充足,体内的湿邪自然就被清理掉了。如果我们这时候不好好保护人体的阳气,不懂得夏季养阳气,则会在秋冬阳气不足时生病。因此夏天我们要学会“热”着过,保护好阳气,则能保健防病。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这几点:
1、远离寒邪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不要长时间吹冷空调、不要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2、用热水泡脚
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民间有谚语,“夏天泡脚,暑湿可祛”,说的就是这个理。泡脚时,最好选择较深的木桶;再就是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以40度为好;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免水温下降。
3、常洗热水澡
常洗热水洗澡可以将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肤保持清洁,还可使皮肤透气,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各部分获得营养。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另外,洗后用热毛巾擦脸擦身,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到凉意和舒适。
4、解暑要喝热茶
不少人夏天喜欢喝冰饮,其实较解渴的是热茶,尤其是一些清醇的名茶。通常饮热茶后,皮肤便慢慢发汗,而发汗能帮助体内热量散发。换言之,热量随即缓缓排出。但饮冰冷饮品,则热量较难在短时间内挥发,仍困于体内,只是口腔短暂时间觉得冰凉而已,未几又会觉得热。
不过,茶不可过烫,否则伤害舌头、口腔、咽喉和食道,对肠胃亦无益。
5、运动必不可少
中医认为,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此外,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症。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方式。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身体属寒性体质的女性,更该注意保暖。中医专家认为,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女性更要注意补阳气。因此,夏日里,女性不能受凉,在饮食方面要少吃生冷食物,多运动,达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所以这个夏季,你知道怎么养生了吗?管住嘴巴少吃生冷,适当运动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懂得保护阳气,远离寒邪,才能在秋冬之季远离疾病,拥有强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