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千人桥镇重阳初级中学2025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重阳初级中学2025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落实“双减”政策,围绕“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主线,立足农村教育实际,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高质量教育。
二、工作目标
1. 教学质量提升:确保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中考升学率提高10%。
2.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3-5名县级骨干教师,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达标率100%。
3. 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学科特色活动,覆盖90%以上学生。
4.家校协同共育: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参与率提升至80%以上。
三、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规范教学管理,夯实质量基础
1. 强化教学常规
备课与上课:推行“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模式,每月开展1次备课组检查,重点督查分层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
作业管理:落实“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初中每日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内。
质量监测:实施平时调研与期中、期末质量监测结合制度,建立学生学业档案,重点分析薄弱学科并制定帮扶计划。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推广“双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学期组织2次校级公开课、1次跨校联合教研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建设“智慧教室”试点,鼓励教师开发微课资源,覆盖语文、数学、英语核心学科。
(二)深化教师发展,提升专业能力
1. 分层培训体系
新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为每位新教师配备1名骨干导师,开展“三课”(备课、上课、评课)指导,学期末进行教学能力考核。
骨干教师引领:选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返校后组织二次培训,推动教学经验共享。
2. 教研活动创新
每月开展1次主题教研活动,围绕“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学科融合教学”等课题进行研讨。
成立“学科攻坚小组”,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口语、科学实验等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研究。
(三)促进学生成长,落实五育并举
1. 德育与心理健康
开设“乡村大讲堂”,邀请本地模范人物开展品德教育;每月组织1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推行“班级自主管理”,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培养责任意识。
2. 学科与实践活动
学科拓展:开展“经典诵读”“数学思维竞赛”等特色活动,结合农村资源开发“农业科学实践课程”。
劳动教育: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每学期组织2次田间劳动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四)优化家校协同,整合社区资源
1.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通”微信群,每周推送学生学习动态;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重点解读“双减”政策及家庭教育方法。
2.社区合作共建
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设“周末兴趣班”(如剪纸、乐器、书法等);组织学生参与“美丽乡村”环保志愿活动。
(五)改善办学条件,打造特色校园
1.基础设施升级
修缮校舍,增设科学实验室和图书角;争取资金升级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农耕文化长廊”,展示本地农业历史;开展“最美教室”评比,鼓励班级特色文化创建。
四、时间节点安排
2月:开学准备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培训。
3月:教学常规检查,开展教研活动。
4月:期中调研,教学质量分析。教研组活动
5月: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组织。
6 - 7月:中考安排,期末考试,学期总结。
9月:开学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培训。
10月:教学常规检查,开展教研活动。
11月:期中调研,教学质量分析。
12月: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组织。
1月:期末考试,学期总结。
五、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成立教导处工作专班,明确分工,定期召开推进会。
2. 经费保障:争取上级拨款及社会捐赠,优先用于教学设备更新和教师培训。
3. 监督考核:建立“学期评估”机制,将工作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评。
总结:本计划聚焦农村教育实际,通过规范化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及资源整合,推动学校从“保基本”向“高质量”转型。具体实施中需动态调整,结合政策变化和师生反馈优化措施,确保目标落地。
重阳初级中学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