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杭埠镇中心学校2025年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立足学校实际,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体系。现将本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程体系构建:筑牢劳动教育基石
(一)规范课程设置
严格按照国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劳动课程。
(二)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结合学校所处地域资源与学生年龄特点,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如针对农村学校特色,开设“田园种植”课程,带领学生认识常见农作物,学习翻土、播种、施肥等种植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劳动教育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
(三)推进学科融合教学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路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主题写作活动,让学生记录劳动过程与感悟;数学学科结合劳动实践中的测量、统计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劳动教育支撑
(一)充实劳动教育师资
通过校内教师培训转型、外聘专业人员等方式,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
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校内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与案例,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一)开展校园劳动实践
将校园劳动纳入日常管理,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打扫、绿化养护、图书整理等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推进家庭劳动教育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劳动教育,鼓励家长给孩子布置适当的家务劳动任务,如扫地、洗碗、洗衣、整理房间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四、劳动基地建设: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一)建设校内劳动基地
利用校园闲置土地,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里面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种植、养护和收获全过程
(二)开发校外劳动资源
积极与校外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工业劳动体验基地,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拓展劳动教育空间,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切实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