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柏林乡中心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舒城县柏林乡中心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为我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一、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园教职员工和全园幼儿的安全,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定,以便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园的事故应急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幼儿园工作领导小组按上级部门的指示,指挥全园安全救灾工作,保障师生在园安全。
在安全救灾工作中,副组长成员们为安全救灾工作第二责任人,组长(第一责任人)外出时,应向第二责任人做好交接工作。
领导小组要坚持做好园内的安全检查,查到易发安全事故的每一个环节,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不管何人,绝不能粗心大意、放松丝毫警惕。
组 长: 李本香(园长)
副组长: 张杨杨
职 责:负责突发事件紧急部署工作并接受和执行上级领导的指令
主要成员:王丽丽、吕玉珠、张多多、杨翠
通讯人员:吕玉珠、胡南燕
职 责:负责处理幼儿园发生突发事件的外联工作以及对外反馈事态进展情况
安保人员:赵丰荣
职 责:负责对突发事件的现场保护以及配合执法机关调查工作,保障幼儿园人物安全。
交通人员:郭厚琼
职 责:负责发生事件后师生的核查以及协调家长工作。
后勤保障: 王丽丽
职 责:负责保障幼儿安全,突发事件后的救助工作。
(二)日常工作要求
1.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2.幼儿入园、离园时,值班教师要在大门口巡视,幼儿入园、离园后及时关闭大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幼儿园;
3.幼儿园大门保持上锁关闭状态,有外人进入时,必须查明身份,做好记录后方可入内。
(三)事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当事人立刻报告值班领导,再由其报告园长;
2.园长、保健教师等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按照职责进行工作;外来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要报告主办单位领导;
3.如是意外事故,保健教师简单处理后速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家长告知原因;如是外来人员造成的事故,迅速拨打110报警;
4.紧急疏散幼儿和工作人员到安全地带,确保幼儿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5.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严格控制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幼儿园,避免出现混乱状态。
(四)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要写出书面报告,并登记清楚事故的经过以及处理情况与责任。
(五)处置突发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隐瞒、缓报、谎报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不服从领导小组指挥的;
4.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幼儿园自然灾难事务的实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退自然灾难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人身平安,削减国有资产损失,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自然灾难应急事务包括:台风、洪灾、旱灾、地震、山体滑坡、火灾、冰雹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幼儿园校舍倒塌、校内、沉没、道路堵塞等的应急事务。
(二)工作目标
加强自然灾难危害性的教化,提高幼儿园和广阔师生员工自我爱护意识。
组长:李本香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幼儿园自然灾难的预防各项工作
副组长:张杨杨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自然灾难后勤准备工作
1.自然灾难事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幼儿园自然灾难事务预防的各项工作。
2.监督、汇总和收集幼儿园自然灾难事务的信息状况,分析、探讨幼儿园预防的工作措施。
3.依据不同季节和状况,宣扬自然灾难事务的预防学问。
4.指导和督查各班预防自然灾难事务的措施落实状况。
5.总结、推广部分班级处置自然灾难事务的阅历和做法。
6.协同上级部门做好因自然灾难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7.在园领导的指挥下,快速做好因自然灾难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三)自然灾难事务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难事务的领导和管理将
预防自然灾难事务的工作纳入幼儿园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
2.幼儿园应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烟囱、电线、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觉问题,刚好消退平安隐患。
3、幼儿园应在自然灾难事务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支配工作。
4.增加幼儿园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难事务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5.完善自然灾难事务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6.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刚好实行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难而危及师生平安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常常宣扬自然灾难事务的预防学问,提高幼儿园和师生员工的平安爱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觉隐患及早实行有效的预防和限制措施,努力削减自然灾难事务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难事务的预防、报告限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自然灾难事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自然灾难事务的预防和限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五个班主任领导负责,老师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工会主席负责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实力。一旦发生自然灾难事务,快速反应,刚好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五)自然灾难事务的报告:
1.幼儿园在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难期间,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自然灾难事务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务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自然灾难事务的应急反应
依据自然灾难事务的发生状况,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幼儿园应启动相应的自然灾难事务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方法,处置好事务发生状况,确保师生的平安。
三、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疫病时,幼儿园应加大防控力度,幼儿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病症时,班主任要立刻上报,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诊治,一经确认是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幼儿园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李本香
副组长:张杨杨
小组成员:吕玉珠 王丽丽 杨翠 张多多
(二)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
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市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三)做好日常消毒与晨、午检查制度,对每一名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
如发现有疫情的幼儿,对该幼儿所在班级及教师进行布控。对全园公共场所,尤其是布控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并立即通知家长将其带回治疗。
(四)杜绝患传染病幼儿带病来园
幼儿康复之后园时,务必有医院诊断证明、康复证明,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可入园。
(五)幼儿园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防范及保护措施
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和扩散。
四、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真正把维护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学校本着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出发,在加强常规卫生管理和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同时,特制定以下校园卫生防疫应急措施:
(一)校园卫生防疫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校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应该立即就位。由组长统一指挥,组员紧密配合,保证信息联络畅通,人员救治及时。
组 长:李本香
副组长:张杨杨
小组成员:吕玉珠 王丽丽 杨翠 张多多
(二)学校食物中毒应急救治工作预案
为了保障我园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及相关规定,以便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校应急防治预案。
1.建立食物中毒预案报告
本园教师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向学校行政值日报告。学校行政接报后立即汇报幼教中心有关领导,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与此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镇、区疾病控制中心。
2.食物中毒人员的救治
出现师生食物中毒状况要及时拨打电话“120”,或把病人就近送往医院,同时把事件向学校领导进行汇报,做好检查和处理工作,防止更多的师生中毒。
3.协助调查,采取相应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学校要主动协助卫生防疫人员及时向中毒人员了解就餐场所、就餐人数、所食食品、发病人数及所出现的症状,现场检查就餐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情况,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来源,追缴售出的可疑食品,对病人的吐泻物及可疑食品进行采样,送上级卫生部门检验。
4.善后处理
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待上级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以后,确定责任。如事件涉及刑律,则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5.总结报告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应对事件的发生、经过、后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自觉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完善,强化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向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三)传染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报告制度:
1.报告人
班主任负责本班的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为王丽丽。
2.报告种类
(1)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新发传染病和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报告的传染病。
3.报告流程
班主任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给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4.报告内容
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开始流行的时间、地点、感染人数、主要症状、卫生医疗机构的初步诊断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
5.疫情跟踪及处理
在获知传染病疫情后,应详细了解情况,在积极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师生进行救治的同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原因进行调查,及时追踪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并应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四)预防流行性疾病、传染病措施
1.消除传染源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要结合不同季节传染病流行情况,加强晨检,加强缺课原因调查,及时发现传染病人。
(2)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无遗漏地报告疫情。一旦发现传染病要立即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上级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部门报告。
(3)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急性的传染病人,应立即隔离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根据病种和病情,确定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对学校中的炊事员、食堂人员、教师中的急性的传染病患者更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1)对传染病人所污染的教室、宿舍、厕所及所用过的物品等进行消毒。
(2)要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加强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扫除,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蝇等孽生地;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
(3)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水龙头、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提高易感者的免疫能力
(1)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必要的营养供给,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保证睡眠,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2)要按照传染病流行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