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舒城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以整治发展环境为主线,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加快项目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全区上下呈现出社会环境改善,干部精神振奋,项目建设顺利,投资热情高涨的良好工作态势。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13年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和19.3%;实现税收2.6亿元,同比增长25.3%。入区企业138家,其中投产企业102家,规模企业60家。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3年共引进快乐蜂食品产业园、鸡肉调理和板栗深加工、肉类食品加工等18个工业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0.1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5亿元项目4个。在建项目39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其中续、扩建项目23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新建项目16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
(三)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紧紧围绕“扮靓一个门户、打通四个通道、延伸一条轴线”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努力提升开发区品位。 一是扮靓一个门户。全面改造升级三里河路道路,对该路段进行“白改黑”并配套建设6米人行道、5米慢车道与3米绿化带。目前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前期拆迁工作,正在招标之中。二是打通四个通道。即打通鼓楼北街、高峰北路、纬三路及龙潭北路东段。三是延伸一条轴线。将开发区轴心鼓楼北街继续向北延伸,与S351相连接,道路全长约1公里。目前该路段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当年新增康居点建设面积8.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4.7万平方米。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扫清发展障碍、改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我区对历史上阻碍重点工程建设的人和事进行系统排查,摸排出影响道路建设、企业入园、安置点建设和城市建设等重点对象户58户,对典型的重点案件开展立案侦查,依法打击少数违法份子。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得力的举措,开发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大批阻碍工程建设的人和事得到妥善解决。
(五)园区活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企业到开发区投资热情日渐高涨,原先落户企业与新来企业源源不断要求来开发区投资兴业。当前,开发区正在积极谋划中小企业创业园、新加坡食品产业园、童车童床产业园、电动车产业园及“五金”产业园等“五园”规划与建设,坚持以园区招商,实现产业集聚。
(六)党风廉政不断加强。研究出台了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八项特别要求”,制作成标牌悬挂在每个办公室,作为全体干部必须遵守的“红线”。同时我区还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机关日常管理办法》、《开发区机关站所办民主测评方案》、《关于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党务公开八项制度》、《转变机关作风十条规定》等,以及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农村“非转农”户籍管理规定以及拆迁工作流程规定,使开发区各项敏感性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使每个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投入工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招商力度,扶主抓重增新。一是突出抓好已投产项目。重点扶持快乐蜂食品、三乐童车、电动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二是全力抓好在建项目。重点协调快乐蜂二期、鸡肉调理和板栗深加工、中意涂塑管材、浩缘朋制衣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促使早日完工,尽快投产增效。三是重点抓好跟踪项目。重点跟进五金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喔喔奶糖整体搬迁等一批有意向性的项目,使其早日签订合同,落户开发区。四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三乐童车、友勇生物科技、华银茶油、快乐蜂食品等品牌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优势。
(二)加快基础建设,优化园区格局。2014年计划新增投入3亿元,新建公麟路、经四路,纬三路西段、三里河路向西延伸段共5.16公里的道路。新建康居点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继续完成21.5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建设。继续建设三里河路升级改造工程,续建鼓楼北街(公麟路-S351)、龙昌路、纬一路西段、龙潭北路东段工程、古城北路、纬三路、经四路及八家纺织厂道路等共7.4公里的道路建设。
(三)全力保障全县16项重点工程建设。对全县16项重点工程涉及开发区的12项重点工程,我区将全力保障,做好征地拆迁与协调工作,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谐高效发展。进一步有效改进工作作风,认真执行效能建设十项制度。优化行政审批。做到简政放权,推行阳光政务,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和审批环节,做到提速增效,推行便民服务,实行“一站式办理、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窗口”和“涉企”经营性收费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到位。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平安开发区、效能开发区、和谐开发区、廉洁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