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开发区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总结

    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8-20 08:40 信息来源:舒城县开发区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2024年上半年以来,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新春第一会安排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业强县高质量发展首位战略,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推动改革管理体制、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绿色转型、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目标。

    一、2024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总量、新增投资逐渐向开发区靠拢集聚。

    一是经济总体运行稳定。1-6月份,全区“四上企业”经营(销售)收入158亿元,占全年计划46%。实现税收6.6亿元,占全年计划66%。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0.43亿元,同比增长16.61%,占全年计划的47%。商贸企业总销售额4.5亿元,同比下降17%;营业额1.2亿元,同比增加9%。二是投资走势持续向好。1-6月,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42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年计划的46.3%。三是投资走势持续向好。1-6月,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05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年计划48.2%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聚焦三大主导产业,通过筹建合肥招商小分队、以商招商等方式,1-6月份,共接收线索80,区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考察24次,其中赴省外招商14次,共计考察项目49。截至6月底,开发区过会项目共计30个,共计签订招商引资协议21个,计划总投资61.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深圳海王安徽智造产业园项目、一站式高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项目7个,开工率33.3%

    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协调机制、跟踪服务逐渐为开发区跑出加速度。

    一是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对续建、新建、租赁、新挂牌项目实行清单式台帐管理,进一步畅通协调机制,召开县区现场办公会,加速解决企业落户问题,截至目前,开发区有续建项目113个(社会投资项目108个、政府投资项目2个)。新建项目24个(社会投资17个,政府投资7个),其中5亿元以上19个。签约未开工项目 2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另有已上会项目4个。二是高效办结规划审批及证件核发。上半年,完成11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批,13个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审批,15个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29个项目的规划核实工作。三是有序开展招标审计工作。上半年,共计完成开发区青墩村道路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单位采购项目等13个项目招标及5个项目送审工作。

    (三)科技引领蓄能添势,主体培育、产业升级逐渐让开发区释放新活力

    一是增强小微企业科技赋能。辅导一批小微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全年可实现全区科小企业数超150家。组织有潜力的小微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举办开发区高企申报交流分享会,邀请专业机构导师指导企业申报高企,截至目前,第一批推荐申报高企31家(其中新认定19家,复审12家),第二批推荐申报高企20家(其中新认定15家,复审5家)。提升全区整体数字化转型比率,圆满完成前2季度羚羊平台数字化转型测评工作,平台新增注册数超50家。二是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辅导全区24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性中小企业,强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队伍培育,举办开发区专精特新申报业务培训会,组织创型中小企业参与培训,截至目前已提交专精特新申报材料企业17家。提升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新增24家企业入战新产业库。支持园区企业积极申报数字化转型项目,绿沃、开捷成功获批省工信厅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中新联科正在申报省研发中心项目等。三是积极搭建园区科技平台。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有基础,谋划开发区数字化园区建设,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项目。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要素保障、资源配置逐渐与开发区需求对标。

    一是全面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上半年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面积333.5亩,处置闲置土地面积176控规调整新增150亩工业用地。另一方面,编制了《舒城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东部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舒城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西部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等5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进一步加大开发区产业用地空间。二是全力做好用工保障。协助县人社部门开展每月至少两次的企业招聘进校园活动,共计组织园区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16次,组织企业派员参加赴皖西学院、滁州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等12所院校开展的校园招聘会。三是积极推进政策兑现。截至目前,412023年度企业申报了优惠政策,给予5家企业兑现了2022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贡献奖励等补助,共计2068.79元。四是有效创新金融服务。会同兴业银行、普惠担保探索园区贷新模式,推出智造贷善科贷等更适配园区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及政策,并办大型银企对接会3场,累计实现签约近2亿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到兴业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等域外银行的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授信近7.2亿元,放款近5亿元。五是促进产业交流合作。组织产业链企业与合肥江淮、奇瑞、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进行对接。促成20家新能源汽车、白色家电企业相互配套。正在编制园区企业信息手册,促进企业了解与合作。是顶格推动问题解决。组建为企服务工作专班和10个工作组,结合千名干部联万企等工作,落实专人联系园区企业,常态化走访包保企业,精准化服务帮扶企业。2024年上半年以来,累计到企业开展走访服务370余次,答复和解决问题110多件。

    (五)园区治理不断强化,改革破题、夯基补短逐渐使开发区再上新台阶。

    一是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捋顺开发区与属地政府关系,将城关园区、杭埠园区社会事务分分别移交城关镇、杭埠镇,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两园区融合,将开发区办公地点整体迁移至杭埠,开发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谋发展。二是坚定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上半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开展专项行动20余项,累计执法检查59家,排查各类事故隐患问题345条。目前,全区已有94家重点工贸企业完成了安全设施三同时24家企业完成了标准化创建,6个标准化厂房区专项整治初见成效。三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参与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相关行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高、中、低风险管控台账,健全包保工作机制。上半年,调处各类欠薪投诉69起,其中在建项目4起,涉及人数约80人,调处已支付工资300余万元。工贸企业65起,涉及人数约120人,调处成功59起,调处金额6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开发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招大引强后劲不足。截至目前,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仅2家,优质项目线索缺乏,招引链主项目少,且项目签约后,推动企业快速落地建设的工作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对口部门进行统筹协调,项目落地难现象比较突出。二是产业升级乏力。电子信息业下行,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光伏储能业内卷,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汽车产业竞争激烈,配套商生存压力骤增等导致企业预期转弱,存量项目投资减少,增量项目缺失。三是要素保障短板较多。人才缺乏,技工难招;土地紧张,工业用地难以满足招商需求;金融支撑低效,金融机构层级低,审批决策权小四是体制机制改革还需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还未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还不畅通。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