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舒城县政府办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

    【十四五】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舒城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04 16:21 信息来源:舒城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我要纠错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万佛湖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驻舒各单位:

    现将《舒城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113日    



    舒城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县体育改革与发展,根据《安徽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六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结合我县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我县体育事业发展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县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体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稳步前进,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日趋多元。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创建体育强县示范县、“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2016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体育部门先后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安徽省体育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

    1.体育健身组织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新增单项体育协会、青少年俱乐部等社会组织17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单项体育协会、青少年俱乐部28个。新增晨(晚)练点135个,目前全县拥有晨(晚)练点321个。

    2.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我县现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1587个,较“十二五”增加102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1.7平方米;大部分乡镇建成了“二个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投资6亿元,占地480亩的舒城体育中心于202010月建成投入使用。

    3.全民健身活动亮点纷呈。省直机关环万佛湖健身走、万佛湖全国库钓大奖赛、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首届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赛、首届环江淮自行车大赛已成为我县品牌赛事;迎春棋类赛、迎春长跑赛、“三八”女子万佛湖健身走、全县职工篮球赛、羽毛球赛、校园足球赛等20余项赛事活动已成为我县每年必办赛事。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0.1%,较“十二五”增加5.9个百分点。

    4.竞技体育成绩稳步提升。我县依托县内的业余训练基地、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选拔优秀运动员,提高训练技术和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积极组队参加市运动会、省传统项目学校系列比赛、各类锦标赛和全市中学生田径、乒乓球、“三对三”篮球、校园足球以及小学生轮滑等重大赛事,成绩突出,共获市级及以上金牌61枚,银牌72枚,铜牌135枚。

    5.体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我县立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紧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在打造体育活动品牌、提升体彩销售、推进“体育+”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羽毛球(拍)、渔具等体育用品制造业,围绕我县“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打造的运动休闲产业,以及体育+旅游等融合产业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十三五”期间我县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人民对美好健身生活的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滞后,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活动开展较少,难以满足我县人民健身的需要;二是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少,教练员队伍匮乏,后备力量储备不足,青少年体育人才队伍结构不完善,业余训练水平较低;三是体育产业总量不大,支柱产业偏少,结构不优,消费不足,对经济贡献率较低;四是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五是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管理人才依然缺乏;六是体育法治建设、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体育市场监管等还需持续全面深入推进。

    二、“十四五”时期我县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体育强县的战略地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逐步健全符合县情、结构完整、覆盖城乡、创新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开创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全省体育强县为契机,引领全民健身运动,使经常参加健身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进一步优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布局,以校园体育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以建设舒城体育运动学校为载体,深化体教融合,设立体育训练项目,扩大在训人数,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县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围绕“体育+”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加强市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力量优势,继续引进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体育品牌赛事,充分发挥体育品牌赛事的聚集效应。逐步实现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产业稳定增长,体育消费不断扩大的新常态,让体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十四五”时期我县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群众体育发展。

    1.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结合城乡发展和常住人口变化,推进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全县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将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我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在城区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1座,功能齐全的全民健身中心1个。实现县“五个一”、乡镇(开发区)“三个一”、行政村(社区)“二个一”的三级公共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打造冰雪运动场地,实现10万人次上冰雪(类冰雪)的目标。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完成乡镇(开发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15个以上,新建、改扩建乡镇(开发区)、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200个以上,新建社会足球场地8块以上,新建城镇绿道50公里以上,新建健身登山步道50公里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公共体育设施。加强指导监管,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抓信息公开、规范管理、服务提升大力推动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2.加快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和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县级体育总会为龙头,体育单项运动协会、行业协会为重点,按照分类指导、分布推进的原则,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改革。健全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扶持政策措施,完善向社会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通过场地支持、骨干培训、项目承接等途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引导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规范运行、提升活力。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扩大我县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影响,持续培育省直机关万佛湖健身走、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赛、环万佛湖国际自行车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业余联赛,组织开展与旅游、文化、商贸等相结合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展示活动,组织常态化健身走、路跑、骑行等活动。进一步开发万佛湖、万佛山、舒茶“九一六”茶园等风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我县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培育以“三大球”为重点,水上、冰雪(类冰雪)、户外等一批健身休闲运动为特色的体育竞赛项目。举办舒城县第二、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乡镇农民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丰富群众节庆体育生活。

    4.切实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建设我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定期公布城乡居民体质监测状况,为群众提供运动处方、运动评估等优质、便捷的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指导服务水平。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指导服务活动,建设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深度推进体卫融合,建立身体素质测试、科学健身指导、运动损伤防治、康复运动训练、运动处方干预、运动营养提供等为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体系。到2025年,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我县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三十。

    5.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水平。加强体育场地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水平。依托智慧体育发展,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优化线上健身内容和服务能力。

    (二)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县将以认真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安徽省青少年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总揽,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推动作用,稳步推进我县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提升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

    1.着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大力推动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轮滑、游泳等青少年喜爱项目,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娃娃抓起,扩大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点,进一步完善业余训练布局,新建舒城县体育运动学校,把体教融合向纵深推进,把竞技体育项目引进校园,在学校创建高水平运动队,以校园为主阵地为我县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构建以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人才培训机构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布局业余训练项目和规模。“十四五”末全县所有的县直中小学校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富有特色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格局。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相衔接的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

    2.建立健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加强体育职业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体育队伍结构均衡、量质并举。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加强体育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面向青少年的专业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其上岗率和服务实效。

    3.完善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不断完善以集中训练为龙头、业余训练为支撑、学校体育为基础、社会体育为补充的训练体系。加强竞赛规律研究和实践创新,加大科技助力训练备战力度,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以训练为中心,加强管理、科研、医疗、康复、营养、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建设。实施教练员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教练员队伍理论、实践培训,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能力。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补齐基础体能短板。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狠抓作风建设,严肃赛风赛纪,扎实做好反兴奋剂工作。

    (三)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培育多元主体。进一步扶持打造羽毛球、渔具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做活做足“小羽毛、大产业”的文章,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走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充分利用我县体育传统优势,着力加强拳击、武术散打、跆拳道、太极拳、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垂钓、瑜伽等项目培训,依托地域特色和山水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上运动、登山、攀岩漂流等项目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着力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2.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我县“一山、一湖、一泉、一线、一古城”的生态旅游总体布局,打造体育产业休闲基地;依托我县丰富的山、湖、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大力推进峡谷漂流、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户外拓展、古道健步、露营探险、攀岩、真人CS等运动休闲项目发展,积极培育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各类新兴时尚产业,重点打造万佛湖运动休闲(旅游)基地、环万佛湖公路自行车赛道、万佛山健身步道等一批运动休闲基地。

    3.促进融合发展。以万佛湖景区为核心,加大鹏翔生态园、九龙寨生态园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力度,丰富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体旅融合。鼓励县中医院等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办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类机构,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逐步建立体质测定数据与群众健康档案数据共享机制,探索康体结合。推动体育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互联网等产业互动融合,支持企业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交易模式拓展业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服务新商业模式,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式推广体育产品信息、健身消费资讯、健身指导,加强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完善网上场地预订、门票销售、信息查询、健康指导等服务,做好“体育+”文章。

    4.扩大市场供给。加大县级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程度,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推动场馆信息资源整合,体育场馆开放信息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向社会公开发布。大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游泳、健身跑、徒步、钓鱼、自行车、登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进一步组织开展武术、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重点普及广场健身操舞、太极拳等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5.引导体育消费。积极推动体育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体育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倡导健康消费,创新体育惠民消费行动,优化体育消费券发放形式,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充分发挥体育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拉动效应。培育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推动体育消费政策、机制、模式、产品的创新,促进体育消费模式升级。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进一步优化销售网点布局,持续完善以购彩者为核心的责任彩票运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开展体彩公益活动,提升公益品牌影响力,稳步扩大体育彩票销售量。

    6.发展赛事经济。积极申办国家级、省级高端赛事,把我县打造成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县城,带动旅游、购物、住宿等综合性消费。办好长三角网球邀请赛等重大赛事,着力打造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赛、钓鱼大奖赛、环万佛湖公路自行车赛、省直机关万佛湖健身走等品牌赛事,充分展示现代舒城城市形象。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体育赛事运营企业。拓展体育赛事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场馆设施建设和租赁、市场开发、运营服务、终端消费的一体化市场运作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对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本规划与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精心组织、全面保障实施重大体育工程项目,将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推进体育改革以及各项工作开展。加强改革督促检查,继续完善统筹决策、分工落实、督查督办、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

    (三)注重部门协同。充分发挥体育相关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完善体育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教育、卫生健康、科技、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规划与政策协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加大政策保障。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对体育事业投入机制,提取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及时、足额用于体育事业,形成“专项资金+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的财政综合支持体系,加大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支持社会资本办体育。

    (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与编制、司法等部门协商积极推进将体育执法纳入文化或市场监管等综合执法范畴工作进程。细化监管举措,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切实保障健身群体人身安全。

    (六)强化监督评估。健全规划实施评估监督机制,完善将体育发展列入对乡镇(开发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开展年度跟踪和中期评估工作,并视评估情况,进行动态修订调整。强化社会监督,定期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动态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公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