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保护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5月23日,舒城县文化馆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舒席)走进舒城二小龙舒路校区,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文化讲座。
千年技艺进课堂:历史与技艺的生动对话。活动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展开。苏成军老师通过现场讲解,追溯了舒席制作技艺的千年历史渊源,从选材、破篾、编织到成品,详细解读了舒席数十道工序的匠心传承。学生们在聆听中了解到,舒席不仅是古人“夏日凉友”的生活智慧,更承载着舒城地域文化的独特记忆。
指尖上的非遗:学生化身“小匠人”。理论讲解后,苏成军老师亲自示范编织技法,并手把手指导学生体验基础编织环节。学生们手持竹篾,在经纬交错的穿梭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尽管动作略显生涩,但专注的眼神和逐渐成型的竹编小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对非遗技艺的热情。“原来一根竹条能变成这么精美的席子!我要把今天学的教给爸爸妈妈!”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
“活态传承”赋能文化自信。此次活动是舒城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非遗大师课堂”,学生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更在生动实践中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下一步,舒城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将结合“非遗+”模式,持续推进非遗项目与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创新融合,让传统技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非遗传承保护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