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九月末长三角(第一期国采接续)、江西联盟干扰素、京津冀“3+N”、广东联盟易短缺药等四个批次药品集采任务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舒城县医保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精准调度与高效协同,全力保障各项集采任务按期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科学分类施策,有效破解批次重合难题。 针对不同集采批次、品种交叉重合的复杂情况,县医保局精准研判、分类指导。对京津冀集采中首年与次年内部重合药品,明确执行路径,允许合并计算采购量;对因“国家集采优先”规则导致系统数据异常的省际联盟药品,坚持“点对点”精准沟通,确保原有采购任务量足额完成。特别是在接到京津冀集采品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转入国家集采并变更包装、调整价格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核实确认,并迅速指导县域医共体更新采购目录,督促医疗机构抢抓采购窗口期,确保了四个批次超过500个药品品种的政策无缝衔接与采购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强化过程监控,及时纠正采购执行偏差。 针对同品种同一批次多厂家中选易导致的采购方向分散问题,县医保局加强全程监测,及时干预并纠正医疗机构的采购偏好,明确要求优先完成联盟集采指定的厂家任务量。例如,在广东联盟呋塞米片采购中,任务中选厂家为上海某厂家,但部分单位误购其他中选厂家产品。县医保局及时介入,明确要求医共体各单位必须以完成中选厂家任务量为首要目标,有效引导了采购流向,加速了整体任务进度。
三是靠前协调保障,全力疏通供应堵点难点。 对于氨茶碱注射液等在多个批次中均有任务量且中选厂家不一的药品,县医保局根据各批次执行期的紧急程度,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优先完成临近到期的广东联盟中选厂家采购任务。面对该药品因各地集中采购导致的临时性供应紧张,县医保局多次主动协助医疗机构联系生产厂家与配送企业,积极协调调运事宜,并全程跟踪配送进度,最终保障了最后两个乡镇所需的900支药品在执行期截止前顺利送达,确保了广东联盟集采任务的圆满收官。同时,提前谋划部署下一批次(第十批国家集采)相关产品(不同中选厂家)的采购准备工作,实现了不同集采批次任务的有序衔接与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