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社会动态

    南港镇缸窑村:“龙窑薪(新)火”赋能基层治理

    发布日期:2025-08-01 09:14信息来源:舒城县南港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缸窑村地处舒城县南港镇中西部,由原缸窑、枣林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国土面积8.15平方公里,全村辖26个中心村庄1086户,总人口3359人。该村区位便捷,距离南港镇政府驻地和346国道约3公里,距县城约13公里,另有南港至春秋公路(183乡道)穿境而过。自舒城县“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全面推广以来,缸窑村通过打造“龙窑薪(新)火”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初步实现了治理效能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品牌筑基:千年窑火淬炼治理新篇

    缸窑村制陶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汉代(另一说法是明洪武13年,江西瓦屑坝移民开始迁居到缸窑,移民纷纷开办窑厂)。据史料记载,缸窑村高峰时期有“龙窑”3条,窑火常年不息,蔚为壮观。

    2025年以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千年制陶文化为根基,提出了“龙窑薪(新)火”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龙窑”象征传承汉代至今的粗陶烧制技艺,“薪火”既指窑火延续,更寓意党建引领下焕发的治理新气象。该品牌通过党员、乡贤、退役军人等群体带头参与,建构“龙窑薪(新)火”网格体系(即6大网格+26个“窑火连心”微网格)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形成“支部引领、多元共治、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良好生态。

    机制创新:三措并举激活治理动能

    一是创新实施“陶瓮议事”民主协商机制‌。在村部大柳树下设立露天议事点,采用“意见瓮”形式收集村民建议,涵盖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议题,党支部梳理意见后按轻重缓急分类推进。二是创新运用“三看火”矛盾调处机制。该村借鉴传统粗陶烧制工艺流程,总结提炼出“看苗头、看火候、看成色”的“三看火”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即看苗头‌:网格员常态化排查土地、邻里纠纷,源头化解率提升60%。看火候‌:支部书记牵头,联动公安、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根据矛盾纠纷发展的“火候”灵活选择介入方式。看成色‌:通过调解小组案例复盘、“两委”会商等检验调解成果,总结矛盾调处经验,实现从解决单一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2025年4-7月,该村成功化解土地、邻里、养老、婚姻等矛盾纠纷17起。三是创新建立“功勋窑”荣誉激励机制‌。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积分制与窑变釉色等级挂钩,按照治理贡献大小由高到低设立红、蓝、月白、绿、褐五档,规定年度积分达100分及以上者上榜村部“功勋墙”,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产业联动:村企共筑富民之路

    为充分发挥好“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增收带富作用,4月份,缸窑村积极对接村内涉农企业,以舒城县康益家庭农场为载体,成立了南港镇缸窑村“龙窑薪(新)火”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聚焦农事服务,‌为该村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种植户提供全程农机作业、协助农户对接市场以及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等10项服务,实现年托管土地2000亩,有效盘活了村内闲置土地资源。此外,在育种插秧、植保飞防、稻麦收割等农事作业中,该中心优先解决村内有劳动意愿的困难群众就业,并确保每人每天收入不少于110元。目前,该中心已带动60多名村民通过参加农事劳动实现了收入增长。6月份,该中心引入县内羽毛制品企业入驻原缸窑陶瓷厂闲置厂房,进一步盘活了村内闲置资产,并帮助20多名大龄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缸窑村以“龙窑薪(新)火”品牌为载体,将制陶文化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新动能,构建了“议事民主化、矛盾分层化、荣誉可视化、产业普惠化”的乡村振兴新范式,全面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赵金龙)

    标签:
    关联信息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