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社会动态

    百神庙镇舒合村:“无事”找书记 从田埂走上心头

    发布日期:2025-08-19 08:19信息来源:舒城县百神庙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百神庙镇舒合村的清晨,总伴着村干部踩过田埂的沙沙声。对村党支部书记裴勇而言,“无事找书记”这五个字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沉甸甸压在心头的责任。当他第一次推开盛应存家的门,冷清的屋里只有一张吱呀作响的床,身患精神残疾的老人独自生活,儿子远在黄山务工。老人因病情影响,平时闷不作声,抗拒吃药,吃饭也没个准点,生活起居成了难题。裴勇看着他眼神涣散的模样,心里像被什么揪了一下:“群众的难,就是我们的事。”

    从那天起,通往老人家的小路便成了村干部最熟悉的路。天刚蒙蒙亮,网格员就提着分好的药上门,蹲在老人身边轻声提醒:“叔,该吃药了,吃完药身子才舒服。”边说边帮老人倒好温水,看着他把药服下才放心离开;饭点,包片干部拎着热饭菜赶来,坐在门口拉着老人的手慢慢说些家常,哪怕老人只是偶尔应一声,也耐心陪在一旁。

    可老人的儿子一时赶不回,单靠送药送饭总不是长久之计。裴勇咬咬牙,找到住得不远的邻居帮忙:“老哥,麻烦你每天来看看老人,给做口热乎饭,按时提醒他吃药,钱我来出。”邻居看着他眼里的恳切,拍着胸脯应了下来。后来的日子里,邻居送饭时总会笑着说:“这是裴书记特意让给你做的,趁热吃。”

    谁也说不清是哪一天起,老人的屋里有了生气。包片干部的民情记录本上,暖暖地写着“今天老人主动接过饭碗”“上午提醒吃药时没抗拒”“下午坐在门口晒了会儿太阳”。“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里就装着多少真情。”裴勇常对同事们念叨这句话。他们心里清楚,对盛应存这样的特殊群体来说,规律的照料能稳定病情,耐心的陪伴能带来慰藉,那些看似琐碎的走访脚印,其实是在为群众搭起一座“安心桥”。

    如今,盛应存老人的屋里总能飘出饭菜香,按时吃药不再抗拒,见了村干部还会慢慢抬起手打招呼。村干部的身影依然常来常往,民情记录本上的字迹越来越密。舒合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村干部们心里都装着一笔账:自己多走一步,群众就少一分难;自己多一分坚持,群众心里就多一分暖。田埂上的这束暖光,正一点点照亮更多人的生活,让“无事”找书记的承诺,在每一寸土地上都开出了温暖的花。(周磊 蔡睿)

    标签:
    关联信息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