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干汊河镇七门堰村进一步推进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在古堰口生态旅游停车场右侧规划兴建一个占地面积6亩、建设面积500平方米的水博馆,着力打造七门堰乡村旅游新景点,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正在规划兴建的七门堰村水博馆,位于七门堰古堰口生态旅游停车场右侧,面临杭埠河、背靠七门山,规划馆内设置集七门堰水利原理缩影、七门堰村内特产、优秀共产党员和历史名人事迹介绍等图文并茂内容;同时兴建占地约1亩的水博馆门前广场,铺设大理石地面,新建“三刘翠风亭”一座,在广场周边进行绿化建设。目前,已经投入约70万元,兴建了广场绿化和亮化工程,水博馆正在规划设计建设,不久将会展现给游客。
据了解,近年来,干汊河镇七门堰村坚持结合村情,突出重点,规划建设,着力推进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旅游接待点(游客服务中心)、一个旅游停车场、至少一间旅游公厕、至少一个旅游点、至少一家农家乐(乡村客栈)、一组标识标牌、一篇导游词、至少一名导游(讲解)员。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扶贫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助推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总投入约19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240平方米的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接待点);建成一个占地1800平方米的生态旅游停车场;在旅游停车场旁边建成了一个共有10个蹲位的男女水冲式旅游公厕,并在村小学边建有一个共有6个蹲位的男女水箱式旅游公厕;打造了古七门堰水利工程遗址、七门堰桂花观光园、七门堰古板栗群、七门堰拦水坝遗址等一批旅游景点;建有一个占地约2亩、拥有7个包厢的农家乐(古堰口森林人家);在入村口醒目路段道旁设立了一块“七门堰乡村旅游全景导游图”,并在2个停车场立了停车标识牌;编写了一篇约500字的导游词;聘请了一名导游讲解员。
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位于舒城县西南部,317省道穿村而过,是舒城县城通住万佛湖、万佛山的必经之地,拥有省级文保古迹遗址七门堰,与四川都江堰齐名,迄今约2190年,西汉刘信、东汉刘馥、明朝刘显先后重修七门堰,建有“三刘祠”和观音洞、青龙凹、百折庙等景点,古有“三堰余泽”雅称,今为“龙舒八景”之首。七门堰村森林覆盖率达95%,是国家级生态村,也是六安市首批美好乡村示范村,打造出千亩有机板栗园、千亩桂花园、千亩高产油菜示范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呈现生态观光美,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