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埠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做好人才课题,努力推动形成乡村人才发展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栽好梧桐树,让人才“不请自来”。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说,我们既需要专业领军人才,也需要本土人才。一直以来,杭埠镇坚持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发挥人才聚合效应,加快形成“输血”和“造血”相统一的乡村人才发展新局面。一方面,坚持强化人才引进,创新引进机制,优化调整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突出项目带动,让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更好服务于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强化人才培育,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不断创优“回归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强化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让乡村基层干部、本土技术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配好重要岗,让人才“才尽其用”。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的核心在于使用,为了做好“人岗匹配”这篇大文章,杭埠镇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不断强化典型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构建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做到因事择人、因才施用、才尽其用。在全方位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的同时,放开手脚大胆使用,勇于突破论资排辈等思想藩篱,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使乡村人才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轻装上阵、发挥才能、实现价值。
建好栖息木,让人才“安营扎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才具有流动性,会受到待遇、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招揽人才,更要在“留人”上下功夫。杭埠镇坚持用感情留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各类人才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家乡建设;坚持用事业留人,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让乡村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坚持用环境留人,营造“清”“亲”新型干事创业氛围,使各类人才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加专注投入。同时,不断改善杭埠镇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为投身杭埠镇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其更有信心和动力与我们共同建设美好乡村。(刘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