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乡镇工作

    高峰乡:科技特派员“传经送宝”助力水稻育苗

    发布日期:2023-05-08 10:37信息来源:舒城县高峰乡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五月的龙舒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民们拿着农具翻耕土地、平整水田,开展水稻育苗,为即将到来的插秧季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生产关键时期,为了保障全乡水稻育苗种植,高峰乡乡村振兴办和农综中心迅速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下村指导,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及时解决种植户在水稻育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全面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而集中育秧具有省种、省肥、省工、育壮秧等优势,是提升早稻抗风险能力,提高早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5月4日下午,高峰乡农综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黄强国和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肖子武一道来到了陈楼组,现场查看旋耕育苗情况,一台小型旋耕机正在进行旋耕作业,约莫一个钟头的时间,一片宽阔的土地就完成了旋耕工作。

    黄强国介绍:“翻埋旋耕作业可以将之前种植的绿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发酵形成天然有机肥,利于水稻生长。而且像这样一台旋耕机一天可以耕地60多亩,省时省工,大大提高了春耕的工作效率。”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在这句农谚之中,就能够感受到初夏时节农民的辛苦忙碌。5月5日上午,东港村南榜组村民陈于仓正在自家农田忙着整理秧田准备育苗,村里的公益岗人员也拿上锄头一起整田。东港村科技特派员韦宗华说:“我和大家一样,种了大半辈子庄稼,对农事早已烂熟于心,从开始整田育苗到下地插秧,看似简单,实际却是一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过程,正所谓‘秧好半年稻,壮苗产量高’。”

    水稻育苗不是越早越好,播种过早立枯病发生重,秧龄过长,错过适插期,壮苗变成弱老苗。也不能育苗过晚,秧龄短,育不出壮秧,水稻产量低。不禁让人感叹,小小秧苗里也藏有大学问,不仅是种植户的“钱袋子”,也是老百姓的“粮袋子”。

    在水稻选种、整田、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高峰乡15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在农户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场答疑解惑,指导水稻机插秧育秧和育秧苗床的田间管理技术,增强了种植户们种好水稻的信心,全力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自2022年以来,高峰乡大力推进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两强一增”行动,农业生产科技化、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显著增强。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水稻种植有力深化了“两强一增”行动,不仅降低老百姓的风险,还能严格控制育苗成本,更有效缓解了农村生产劳动力缺失,实现了传统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生产模式的转变。

    多种粮,种好粮。下一步,高峰乡将持续加大春耕生产组织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积极做好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工作,指导农民抢抓农时,适时掀起春耕播种高潮。(肖竹)

    标签:
    关联信息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