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乡镇工作

    五显镇:打造精品示范村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7-07 08:29信息来源:舒城县五显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近年来,五显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以农促旅,以旅兴文,以文活村”发展路径,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关键抓手,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规划先行,擘画发展新蓝图

    踏入竹林幽深之处,见证“三线”峥嵘岁月的原三〇二长波机务站旧址,历经细致测绘与规划,其保护性开发方案设计现已完成。该项目采用EPCO模式推进建设,目前已明确运营主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线’军工旧址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铭刻着时代烙印的建筑,本身就是最好的文旅IP。我们要求设计团队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始风貌,避免大刀阔斧地改造。”

    漫步村间小道,俯仰之间,可见旧瓦片、老砖块被精心归置,或镶嵌于新砌的矮墙,或铺就蜿蜒的步道,或点缀于房前屋后的微景观,它们变“废”为宝,巧妙融入村庄风貌提升的整体画卷,让乡愁有了具体的落脚处。

    五显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留乡村传统风貌基础上,聘请专业团队深度参与,聚焦传承“三线”精神、强化产业支撑、提升乡村“颜值”等方面,精心编制《五显镇上河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规划“两轴”(道路提升轴、河道治理轴)、“两核”(印象“三线”核心区、竹产业核心区)、“四区”(产业集聚区、休闲康养区、基础提升区、生态保护区)的总体空间布局,谋划“三线”旧址文旅项目、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四期、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项目18个,着力培育“和美乡村+”农业文化、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全面提升环境品质与产业活力,将上河村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品示范村标杆。

    高位推进,绘制作战路线图

    “上河三月畈桥主体已基本完工,目前已进入到最后的桥面铺装环节。”“‘一池一地’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设计一定要精准,不能和生活污水源头一东一西,既不方便也增加埋设管网的费用。”“这部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手续涉及到林地,需要林业部门全力配合,加快审批流程。”……在上河村精品示范村指挥部会议室里,这样热烈务实的讨论场景,早已成为五显镇高位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寻常一幕。

    自上河村成功入选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以来,五显镇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推进机制。专班攻坚,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镇农业、林业、自然资源、水利、环保、党建等部门骨干及上河村“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把项目任务定人、定责、定时限,形成镇村两级联动、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挂图作战,将总投资9580万元、涵盖18项重点任务的建设清单转化为“作战图”“进度表”张榜上墙,清晰罗列建设内容、时间节点、责任主体,确保任务可量化、进度可追踪。高频调度,实行“周例会”制度,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战,专班人员、项目监理、建设单位集中会商,将工作进度亮出来、难点瓶颈摆出来,高效协调解决各类“堵点”,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彰显特色,系统布局产业图

    走进上河村胡湾组,连绵的生态林下,200亩西洋参已悄然破土,嫩绿的参苗在斑驳的光影中舒展着勃勃生机,为林下经济描绘出生动的绿意。与此同时,蔬果飘香的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四期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灌溉系统的最后调试,16个新扩建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静待新苗入驻。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五显镇精准产业定位,在做强“产业链”、做优“创新链”、打通“融合链”上下功夫。提档传统产业,新建竹制品加工标准化厂房1800平方米,引进先进技术和器具,拓展“以竹代塑”各类产品应用场景,推动竹产业向“精、深、细”破局升级。释放生态红利,凭借万亩生态林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西洋参,实现绿富双赢。提质现代农业,扩容三月畈现代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果蔬分拣包装中心,贯通产加销链条,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实现一头“服务城市”、一头“富裕农民”。盘活闲置“三线”资源,以 “云起上河·上河谣” 为核心品牌,打造集生态康养、旅居度假、“三线”文化深度体验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群与研学基地综合体,塑造乡村旅游新IP。

    共建共享,共绘善治幸福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核心在“和”,关键在“治”。五显镇上河村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多元参与,探索善治新路径,激发共建新活力。深化拓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精细划分“小网格”,汇聚治理“大能量”,创新打造“上河谣里书心桥”治理品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政策宣讲、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的 “连心桥”。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关键硬仗,实行“包片干部+公益岗+村民参与”分片包保机制,分片治理“脏乱差”、攻坚改厕任务,高效推进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同步实施塘口清淤,凝聚合力扮靓家园、守护清流。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将环境整治、设施管护、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化为量化指标,激发村民自治热情,让“小积分”兑出“大文明”、撬动“善治力”,推动上河村从“环境美”迈向“风尚美”。(许春蕾)

    标签:
    关联信息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