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呼声,声声入耳;民生实事,事事关心。棠树乡坚持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一桩桩“小事”转化为村民的暖心实事,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生动诠释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深刻内涵。
新建“提水站” 畅通农户“暖心路”
“水来了,水来了!”近日,棠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杰正在对窑墩村的一处新建提水站进行最后的抽水测试,随着一声吆喝,来自提水站的水顺着一排排水渠,流入了秧田。
每当春耕春播关键时期来临,棠树乡紧锣密鼓地推进农业生产,窑墩村限冲组由于农田地势较高,加之老灌渠长期淤塞,灌溉效能较弱,导致农田春耕用水困难,如今提水站的建成,将彻底解决了该村高地势农田的灌溉难题。
“我通过‘无事’找书记平台反映的无法灌溉农田问题,没想到能彻底解决,现在有了提水站,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不但稻田灌溉问题解决了,而且人畜用水非常方便,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窑墩村限冲组村民张牡平开心的说道。
“该处提水站总投资40万元,灌溉面积达310余亩,以后种植大户和村民再也不用处于等雨栽秧的状态了,我作为村书记更要担起管护职责,定期检查、维护,做好服务!”棠树乡窑墩村党支部书记郭德山讲道。
修补“便民路” 接通群众“连心路”
连日来,棠树乡新安村多处农村道路、便道实现了从“畅”到“好”的美丽蜕变。一条条方便居民出行的“民生小路”顺利修补完工,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据悉,舒张路是棠树乡直通张母桥镇的主干道,因常年受到车辆行驶碾压和风吹日晒的影响,杨庄群众出行通向主干道的部分衔接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坑洼不平的现象,极大影响村民的出行安全,也给生产带来不便。
新安村通过‘无事’找书记遍访的方式收集到群众这一诉求后,便及时向乡里反映,乡里拨款的5万元资金,把破损的道路重新变成了平坦水泥路,卫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次破损道路的‘修补’,既提升了乡村风貌形象,也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让群众喜上眉梢,甜在心头。
“过去的一段时间,这条路坑坑洼洼,每次开车车经过这里都要小心翼翼,雨天一身泥,现在出行变得安全,这都多亏了村里为我们排忧解难!”棠树乡新安村杨庄组村民杨书生讲道。
筑牢“当家塘” 连通民生“放心路”
“以前护栏低矮,当家塘坡陡水深,现在岸边填补完整,防护栏也变高了,开车过路更安全了。”八里村大洼组村民许昌其看着竣工的水塘维修工程,面带笑容地说。
从愁容满面到笑容满面,这一转变还要从一次乡村干部下村走访中说起。“我们大洼组组有口塘塌了好大一块,长时间没人修,而且也因为塘坝漏水,农田灌溉用水总是不够,庄稼的收成也受到影响。你们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八里村村民徐昌其对村干部说道。随即,村两委利用县财政奖补资金共计23万元修缮了三口当家塘,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
“水塘修好后,不仅能满足农田灌溉用水,也解决了村民组的非饮用生活用水,切实做到村民有所盼、我们村里有所办。”棠树乡八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兵讲道。
近年来,棠树乡坚持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聚民意、惠民生,把群众的诉求和心愿作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座提水站的修建,连通的是农田灌溉的“生命之泉”;一条路的修复,丈量的是为民服务的速度与温度;一口当家塘的修补,铺就的是群众的“放心路”。下一步,棠树乡将继续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抓手,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履职清单",紧密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心倾听群众呼声,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民声”与“民生”的深度融合与双向促进。(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