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棠树乡坚持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田间地头、融入群众生活,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富实效。
搭建“连心桥”,让群众诉求“有处说”
该乡西塘村通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托“无事”找书记平台,真正做到让群众的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事有人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组织网格员走访摸排时,苏庄组村民苏成甫反映通组路口存在安全隐患,车辆行人通行风险高,且道路旁杂草疯长遮挡视线,易引发交通事故。接到诉求后,村两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人员现场查看,当即部署人工清障消除隐患,并结合“无事找书记”机制长效化建设,安装摄像头2个,实现对重点路段的实时监控。林山、塘拐组很多村民表示两个组的通组路通行不便,原本200米的路程需要绕行2公里多,出行十分不便,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云迅速报告至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与上级交通部门申请、上报项目,现已完成道路硬化工程720米,真正做到了群众提诉求、组织有回应,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找书记”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依靠。
下足“绣花功”,让治理措施“接地气”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西塘村始终聚焦群众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找对策、解难题,让治理措施真正落地见效、惠及民生。推进王庄精品村民组建设期间,有群众反映分路口支渠因年久失修,淤泥堆积影响灌溉。西塘村党支部迅速制定方案并推进实施,完成200余米支渠清淤硬化和8余亩当家塘清淤,让昔日淤堵的渠道重现畅通,当家塘也恢复了水清岸绿的模样。
“我家旁边是年糕加工厂,挨着公交站,天天人来人往挺热闹,可附近没公厕,大家太不方便了。”村民卜志斌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群众的困扰。村书记实地走访后,当即协调资金、整合资源,在充分征求村民选址意见后,于车站旁建成公厕。既解了群众候车、办事的急难,又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在“无事”找书记机制推进中,村两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不搞“一刀切”。逐户走访听诉求,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逐项纳入改造清单,再精准对接需求制定科学方案。从渠塘清淤到公厕建设,从个性诉求到共性需求,西塘村用“靶向治疗”式的治理,让精品村民组建设既契合生产生活实际,又贴近群众期盼,真正让治理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
彰显“真担当”,让民生答卷“有温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西塘村两委用快速响应、务实举措诠释着党建引领的责任与担当。“郭书记啊,你看这舒张路改造后,那过路涵堵了好久。现在上游塘口的水排不出去,水位一个劲地涨,我们周边差不多20亩稻田全被淹了。这秧苗泡在水里哪受得了啊,要是超过48个钟头,这些庄稼怕是要全绝收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指望这点田呢,你说这可咋办啊!”油坊村民组谈业堂等几个群众在村部焦急反映着。郭建云听后立即赶赴现场,随即向乡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面对舒张路作为交通主干道、破路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乡、村两级干部共同商讨,经技术分析拟定方案,立即安排施工,稻田水位明显下降,庄稼丰收得到保障。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上游稻田常年洪灾难题,更破解了下游灌溉困境,让“老大难”问题在党建引领下迎刃而解,用实效温暖了民心。
从诉求响应到精准施策,从难题破解到民生改善,棠树乡西塘村以“无事”找书记机制为载体,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下一步,棠树乡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让“无事”找书记成为联系群众的“直通车”、解决问题的“加速器”,在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绘就和美棠树的幸福画卷。(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