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乡镇工作

    城关镇:把“思政”扎根田野上

    发布日期:2025-08-27 08:18信息来源:舒城县城关镇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伴随着秋天脚步,大地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拔起藤条,带出一大串饱满的新鲜花生,这下子,孩子们可乐了。临近开学,舒城县城关镇杨家村开设一堂劳动实践课,让暑期的孩子们体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场景。

    近日,城关镇杨家村党支部组织12户家庭开展“大手牵小手 共庆丰收节”助农亲子劳动实践,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向田野,看产业看丰景,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喜悦。

    “好大的红薯!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亲手种出来的吗?”走进红薯地,孩子们迫不及待并充满好奇,想尽快知道眼前丰收隐藏的密码。“这片近200亩的红薯田,曾经是撂荒地。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荒地变宝地,实现了由‘资源变资产’的绿色转型。”村党员干部志愿者苏海燕耐心地介绍。

    眼下,花生、部分红薯相继成熟。孩子们亲手触摸泥土,看着成片红薯和花生,十分开心,一边起底花生,一边听志愿者讲村里产业发展的故事。好奇的眼神,不停地追问,孩子们直至明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丰产的真谛才“罢手”。

    暑热未退,热情不减。孩子们尽管大汗淋漓,但干劲十足。有的弯腰拔花生,有的挥铲挖红薯,田间地头洋溢着欢声笑语。“原来花生开花后会把果实埋进土里!”“挖红薯就像开盲盒,每一铲都有惊喜!”孩子们在劳动中掌握了“地下藏金”的秘诀。三年级许小璐小朋友说,“我以后吃饭再也不留碗底了,农民伯伯真的太辛苦了!”

    终于“收工”,孩子亲手采收花生、红薯各100多斤。种植大户很开心,亲自拿出一部分“收获品”奖赏给孩子们,传递劳动与教育、产业与丰收的快乐。

    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毕升表示,“我们开设乡村振兴教育实践课堂,旨在让村里孩子们亲身体验乡村产业发展,在劳动实践中增强对“三农”认识。下一步,杨家村将持续发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优势,组织更多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让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汇聚党群同心、共促振兴的磅礴力量。”(徐徽 姚明月)

    标签:
    关联信息
    移动门户
    微信
    微博
    OA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