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棠树乡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一桩桩“小事”转化为村民的暖心实事,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实现政府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深刻转变,让民主之光照亮每一个民生角落。
遍访听民声,项目沾满泥土香
“我家门前的路面坑坑洼洼的,需要将门口路面硬化一下。”“自家屋顶瓦片被房屋前的树枝扫歪了,导致漏雨希望安排人员来维修一下”……刘院村文书王杰手里拿着的是他走村入户记录着群众的一条条诉求,这样的场景在棠树乡已成为常态。
“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走访一户、了解一户、记录一户,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做到‘急难’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王杰说道。
据悉,该乡以“干部联农户、遍访解民忧”为载体,以“听取民意、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帮办实事、解决问题”为内容,全面推行“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倾听、“心连心”体会,引导乡村干部在一线显担当、强服务、惠民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每次下雨从这里经过路面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道路硬化好了,开车到家里快了很多,再也不用绕路回家了。”刚从乡里办事回来的棠树乡刘院村村民张道怀说。
“我村在收到群众反映路面不通畅影响正常出行的情况后,村里立即向乡里反映,申请项目资金,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修好了,让令人心烦的‘泥泞路’成为百姓心中的‘暖心路’。它不仅美化了周边环境,更重要的是,为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棠树乡刘院村支部书记吴维燕讲道。
群众共参与,项目成效鉴民主
走进舒城县棠树乡西塘村王庄中心村,平坦洁净的村道蜿蜒其间,两旁错落分布着质朴而整洁的农家庭院,一个个绿意盎然的蔬菜园子“点缀”在农家小院四周,既保障了日常生活所需,又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美感。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基础设施也落后。这几年,村干部带领大伙儿经过村居环境治理改造和建设,街也美了,道也通了,如今整个村庄都焕然一新,我们村民的幸福感更足了。”西塘村王庄中心村民组长孙良权说起村里的变化感慨道。
“这里每当夜色降临,什么都看不清,出门也不方便。现在,看到村庄环境变得这么美,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村庄安装几盏路灯。”西塘村村民周家升讲道。
据悉,周家升户自筹5000元,通过示范带头,引导村民众筹资金2万元,共修建路灯18盏。其中村民李士红在了解到乡里为村庄安装路灯后,母亲自己出资200 元的同时,自己也愿意再出300元。这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成后也将大大提升村庄亮度,也铺就了群众的安全路。
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主的实现程度。“我村充分利用“无事”找书记平台,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广泛参与,通过村民自筹,群众集资相结合的方式,让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云说道。
持续强推进,项目跟踪解民忧
道路交通是基础工程,一头连着乡村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保障。近日,走进棠树乡云雾村“白改黑”拓宽改造提升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施工人员正用专业设备,精准丈量施划路段的线长与线宽,对道路路面依次进行放样、画线、抹胶和涂料操作。
“这条道路没有改造之前,路面坑坑洼洼的地方比较多,尤其到下雨天的时候,积水很多。加上道路没有标线,一到节假日,就乱糟糟的,非常拥挤。”棠树乡云雾村黄庄村民组村民张德聪讲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进一步提升道路功能,优化交通路网,我村在接到群众诉求的第一时间,便上报上级部门,县交通局筹集项目资金,启动‘白改黑’拓宽改造工程,明确工期时限,紧锣密鼓对破损路面进行改造升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棠树乡云雾村党支部书记孔凡中讲道。
据了解,该村主干道的“白改黑”工程,自村桑院组开始,沿途经过前进、中庄、黄庄、龙岗、孙山组等六个村民组,总长约1.7公里。改造后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沥青路面平坦宽敞,整洁美观,标线清晰醒目。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上档次的乡村环境,还进一步带动周边发展,激活市场能量,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道路的延伸,连接的是千家万户;路灯的点亮,照亮的是幸福归途;环境的蜕变,提振的是乡村精气神。下一步,棠树乡将继续深化拓展“无事”找书记品牌内涵,持续倾听人民心声,尊重人民创造,汇聚人民力量,让更多民生“小事”得到妥善解决,让民主决策的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奋力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和美新画卷!(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