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市级名师工作室2022年工作总结

杨红梅

发布日期:2023-02-14 09:17信息来源:教研室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日月齐迈,时岁盛新。回首2022年,杨红梅名师工作室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与关怀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怀赤子初心共研,聚勤恳智慧同行,于孜孜求学中充实,于实践磨砺中提升,于探索交流中创新,全体成员专业成长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笃学深思厚积淀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名师,唯有博学善思,多才多艺,娴熟地掌握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育境界。读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倡导“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理念,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对工作室成员提出每学期至少2本教育教学专著的读书要求,以个人自修和集体共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提倡大家博览群书,将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开阔视野,宽厚积淀。

本年度,工作室为全体成员订购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安徽教育科研》《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购买了朱永新、于永正、李镇西、吴立岗、杨文华、张祖庆等名家名师的教育教学专著。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领下,全体成员认真阅读名家教育教学专著和专业报刊,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其中黄军老师撰写的《一同行走在文字里》《人生何处不读书》等在公众号分享交流,关注度极高;丁西俊老师的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究》 获县三等奖;朱琳玲老师的教学论文《契合文体,文道合一》获安徽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王德君老师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色处见繁花》发表于《家教世界》杂志;黄军老师的论文《让预习真正发生》《书面语言内化与表达的策略探寻》分别发表于《安徽教育资讯》《安青报·教育周刊》。

 二、培训赋能助成长

“采他山之石可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培训学习是拓展视野,引进新观念和新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年来,工作室积极争取校方支持,为成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多次组织全员培训活动、个人专项学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保证工作室人人都获得培训学习的机会。

29日至13全体成员参加“全国十省市小学语文经典教学展评活动”线上观摩学习。

519全体成员参加“七彩云课堂:优课交流评选活动”线上观摩学习。

723日,工作室全体成员赴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舒城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7月中旬,工作室成员任姗娣参加中小学德育骨干网络培训。

7月中旬,工作室成员钟芳赴霍山县参加班主任论坛活动。

818日至19日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全国暑期语文教师读写专业素养研习营线上培训。

8月中旬工作室成员王德君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示范班活动。

7月至10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信息技术2.0提升培训。



9月工作室成员王文方赴六安参加“书香六安皖美阅读”全民阅读推进会。

1013日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小学语文学科名师进珠城”线上观摩活动。

1029日工作室成员章红卫参加舒城县智慧学校语文学科应用培训会。

通过培训学习,大家掌握了最新的教育资讯和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实践能力,为拓宽、走远专业化发展道路进行了知识、技能储备,积蓄了前行的力量。

三、立足课堂练真功

教师的根在课堂。研究好课例、好课型,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有品位、有品质。一年来,工作室立足课堂教学,聚焦统编版小语新教材,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工作室围绕阅读、习作、古诗词、口语交际、书法等多种课型进行课例研究,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通过无生上课、集体备课、优课观摩、专题磨课、赛课评课、基本功评比等多种形式,在反复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着力打造简约高效课堂,不断提升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成果丰硕。


  

20221月,王德君老师在舒城县小学书法教师比赛中撰写作品《唐诗一首》获钢笔字一等奖,作品《楹联》获毛笔字组二等奖。

20223月,工作室以古诗词教学为专题,多次组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讨,推出施华飞老师一节精品课例《石灰吟》,拟在市级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中展示。

20225月,王德君老师在工作室团队的指导下执教的《草字头》获舒城县《书法练习指导》优质课比赛一等奖;6月,该课例获得六安市《书法练习指导》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20226月,组织全体成员参加校美文诵读大赛,工作室汤丽丽老师获第一名。

20228月,丁西俊老师执教的课例《梅花魂》充分发挥智慧课堂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巧妙融合,获六安市智慧课堂优质课评选市一等奖;



 20228月,施华飞老师在县第六届中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选拔赛中获三等奖;

202212月,工作室组织成员参加市、县中小学教师书法比赛,施华飞获硬笔字、毛笔字三等奖;王德君获市二等奖。

20229月,成员王德君老师作品获六安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大赛课件类比赛三等奖;公众号在2022年六安市优秀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获教师网站博客类市一等奖。



    202211月,工作室成员王德君荣获县“教坛新星”称号。

四、深度教研有实效

教而不研则浅。研能生慧,思而致远。一年来,工作室老师潜心教研,务实于课堂,善思于点滴,总结于过程,增强了学术素养的积淀,提高了理论水平,并将教学工作的具体做法与教学成果的总结有效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争做学习型”“学者型教师,为名师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发,修订后的版本升级了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针对这五大变化,工作室聚焦教学改进,多次组织学习新课标,共研“大单元教学”,共探单元作业设计及任务群教学,深入落实“双减”,践行新课标。

(一)细致研读新课标
    4
28日,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标,明确新旧课标的不同,明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内容与功能,厘清新概念。

 10月13日,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六安市教科院特级教师严仍江老师《用新课标精神改革小语教学》专题讲座,撰写学习心得。

118日,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德华老师解读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讲座,交流学习体会。

(二)共研大单元教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工作室提出本期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展开深入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探索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成果颇丰。主持人杨红梅撰写了研究论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统整教学探索》,提出依托教材单元进行学习任务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从而达成新课标要求,逐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骨干成员黄军老师撰写了论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设计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活动,从学习任务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确立、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等三方面,探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三)创新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作业管理相关措施,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是当前每一位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本年度工作室的学科探究重点。

3月,杨红梅名师工作室组建了低、中、高三个研究团队,分年级段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力求精简、优化、创新,既做好“减法”——把无意义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删减,又做好“加法”——作业设计要更有质量,让学习任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科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工作室择优推荐单元作业设计7份上报参赛,均获县一、二等奖,其中2份被推荐参加市、省级评比。干汊河中心小学丁西俊老师作业设计作品《乡村生活》获市二等奖;汪南军、杨红梅、王德君、李仁志等老师的一年级作业设计《第四单元:秋》最具特色,以学习任务群构建了综合素养型作业体系,有实践探究,有学科综合,能较为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学习生态,荣获市、省一等奖。此外,干汊河中学小学部钟芳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研究》已立项、开题。



五、辐射引领共提升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团队,不仅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成员的业务水平,更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提升,帮助区域内不同水平的教师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升的目标。

89日,工作室领衔名师杨红梅作为主讲教师参加县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开设讲座《基于学情 把握文本育人价值》,结合具体课例向与会小语教师介绍了如何根据学生学情,把握小古文特点,发掘文本育人价值,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会上,杨红梅还作为点评专家,对实验小学石莉丽老师的课例《司马光》进行了点评,与参会老师们对小古文教学进行了交流,引领了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1024日至26日,工作室领衔人杨红梅担任舒城县第四届“教坛新星”比赛小学语文组评委。

1212日至16日,工作室领衔人杨红梅担任六安市第四届“教坛新星”比赛小学语文组评委。




 111日,为进一步学习践行新课标,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教研渠道,创造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促进工作室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杨红梅名师工作室、石莉丽名师工作室在舒师附小联合开展了 “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分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和教学研讨三个环节进行。实验小学石莉丽老师展示了市一等奖课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司马光》,黄军老师进行了题为《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汇报交流;两个工作室老师还就如何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六、行而不辍向卓越

岁首回望,满怀喜悦。2022年,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在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和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同时坚守初心,向光而行,在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育科研等方面均有成长,令人欣慰:骨干成员朱琳玲老师评为“舒城县优秀教师”;任姗娣评为“舒城县师德先进个人”;王文方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杨红梅评聘为正高级教师;黄军发表论文2篇、诗歌数十首;王德君、朱琳玲各发表论文1篇;工作室全体教师辅导学生发表诗歌6首、作文2篇,辅导学生在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比赛中获得省、市、县级奖项四十多人次。

过往,皆为序章。2023年,杨红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将继续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乘着“双减”的东风,奋楫扬帆,力臻卓越;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