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舒城县师德报告团演讲——情系教育  爱洒山区

发布日期:2023-04-10 10:38信息来源:县教育局办公室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情系教育  爱洒山区

——甘为人梯终不悔 潜心教坛志更坚

查湾中心校  李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来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兰花古镇——晓天镇,我叫李青,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情系教育 爱洒山区》。

自千年之际舒师毕业之始,用二十二载青春年华,在舒城西南边陲的乡村小镇查湾,工作了一所又一所学校,教了小学教初中,教了语文教数学。一名乡村教师的平凡而又朴实的经历,虽谈不上可歌可泣,但一颗滚烫的教育之心一直拥在怀中。

初出茅庐迎难上,爱生如子放心间。2000年9月,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来到了离县城80多公里的晓天镇大马小学。这是一所完小,建在村子的一个山坡上。7间低矮破旧的平房,青砖黑瓦记载着岁月的痕迹。用油漆在土墙上刷出一个长方形,就是所谓的黑板。在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年代,五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只有三名在编教师一名代课教师。开学分班,必须开设一个复式班。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主动请缨担任复式班班主任。四名老师五个年级,每名老师负责一个班级,每天都是连轴转,持久战,一天下来嗓子就沙哑了。那时候条件比较差,学生买不起、也买不到什么教学资料,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学校唯一的宝贝疙瘩——仅有的一台油印机,成为了学校里的抢手货。自己找些试题,再自己命题,晚上到家吃过晚饭后,我便开始自制试卷,桌上放一张钢板,铺一张蜡纸,笔在蜡纸上行走,咯吱咯吱的声音常常伴我到深夜。白天到学校,在油印机上铺好刻好的蜡纸,再倒上黑色的油墨,手持滚筒一遍一遍的推动,伴着浅浅的墨香,一切辛苦都那么理所应当。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全乡教学质量监测,我所带的学科在9所学校中均名列前茅。

每天上下班,我都得骑自行车走上6公里路程。那时候还是泥巴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班级有一名学生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孩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因此,每天 4公里的上学路程成为他上学的一大困难。得知这一情况,起初,只要遇到这名孩子,都会载他一程,到后来,我就干脆当起孩子上下学的“专职司机”。遇到平路和下坡,就骑一段,遇到上坡孩子坐在后面我就下来推车。6月份,气温升高,每次推到学校我已汗流浃背,要是在秋学期12月份,山区气温更低,我让孩子戴上手套,围个围巾,我全程推着孩子去学校。有一次,我推着孩子快到学校了,由于夜里气温低,有个转弯处积水了结了层冰,方向把一转,车轮一滑,连车带人掉到路边的沟里,关键时刻,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孩子,眼疾手快用身体挡住车子,孩子才没有从车上掉下来。我惊了一身冷汗,裤子划破了,小腿也划了一块皮。孩子却说:“李老师,你就向我哥哥一样,真厉害。”听到这话,一股暖意立刻涌上心头。那时我17岁,就这样一直推到孩子小学毕业。而我就如同那“宝贝疙瘩”——油印机,学生的爱戴让我初尝到师生情谊的内涵——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把每一学生都放在心上,无论是老师或是校长的角色,始终是我心中不变的信条。

2010年,中心学校安排我到龙井小学担任村小校长。龙井小学距离晓天镇还有二十多公里。山区学校,孩子们家离学校大多较远,又是崎岖山路,中午只能带些干锅巴,用开水泡一下就算是午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长此以往总不是个办法。我和其他老师一道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每人从自己的工资中节省一点,请有条件的家长支持一点,为这些孩子改善伙食……至于蔬菜,我和老师们向周边群众借了一块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附近开辟了块菜园。购置大电饭锅煤气灶,万事俱备,食堂工作人员又从哪来。我又找到同事商量,最终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轮流值班,上午最后一节课之前先把米洗好,放进电饭锅预约煮饭,放午学后一位老师洗菜烧菜,一位老师打饭,另一位老师洗碗,相互配合,就这样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2011年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组还到学校进行了采访。就这样,一干就是五年,随着工作阅历的丰富,我这台行走的“油印机”影响力也在扩大。一个小小的行动,不仅可以感悟孩子,更能打动家长,受到当地群众和领导的好评。每当看到孩子们吃饭时那满足的表情,我倍感欣慰。

因工作需要,2015年,我调到查湾中心学校,担任团支部书记、保卫科长,同时兼任六年级班主任。尽管工作更忙了,但我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课堂上,我教授文化课知识,是孩子们的老师;课下,我给孩子们讲解生活常识,是孩子们的“家长”。山区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住校生也多,我每天早上都会到学生宿舍,督促孩子们起床,整理内务。被子怎么叠,衣物怎么晒,物品如何摆,我都手把手教他们。每天下晚自习后,九点多一点,我总会准时出现在学生宿舍,检查孩子们是否按时就寝。有一个住校生叫王同学,他是留守儿童,也是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在他8岁时离家出走了,长年和爷爷生活,爷爷年岁已高,腿脚不便,耳朵也不太好。父亲长年在外打零工,维持家人生活。家住在离学校二十几公里的独山村大洼组,从他家到学校全是盘山公路。他爸爸每次都用微信将孩子的生活费转给我,给孩子充饭卡,孩子平时用零花钱,今天买个文具,明天买本书籍,我都得亲自去做,俨然成为了他的临时监护人。每一笔支出我都用一个小本子一一记录,当好孩子们的服务员、记账员……

有一次下晚自习不久,我正在宿舍批改作业,一名同学急促的敲我宿舍的门,说王同学和班级里的另一名学生褚同学,刚才闹了矛盾,勇同学一气之下不知道哪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宿舍。我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赶忙去调看校门口监控,孩子朝校门向右走开了。我和同事分析:孩子是否跑到周边房子躲起来了,会不会跑到河边去了,难道回家了(不大可能,天又黑路又远)……还是赶紧找吧,我们走遍了校园周边,跑遍了池塘河沿……边走边呼喊,一直没有找到,我心急如焚。难道真回家了?我打电话给孩子爷爷,无人接听,立即开车沿查湾到石河方向一路找去。当时天空下着大雨,外面漆黑一片,我一边开车一边呼喊。我的同事用手电筒向路边照看,山区盘山公路路面窄,下雨视线不好,当车辆行驶到半山腰时,对面开来一辆农用车。会车时,差点侧滑至山坡下,吓出一身冷汗。我顺机询问对方司机,有没有看到一个十一二岁孩子一个人在路上走,司机说,下雨又是晚上看不太清,快到老石河村址时好像是遇到一个人。我顾不得多想,一脚油门赶紧驱车去追,到了老村址,通往王同学家漫水桥涨水了,我正准备下车从旁边绕道去找,电话响了,是王同学爷爷打来的,说王同学到家了,老师不用担心。得知孩子已安全到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回到学校已是半夜十二点多。第二天,我找来孩子聊天,晓之以理,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孩子常年和爷爷生活,沟通交流少,个头小,胆子怯,同学们有时候喜欢拿他开玩笑。我常常鼓励他要坚强,遇事可以寻求老师们的帮助,在班级教育孩子们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开玩笑要注意对象注意场合。后来,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时间过得真快,我即将小学毕业,这几年住校生活,我学会了整理物品,清洗换洗衣服,李老师,在您班级,我能感受到您对我们的爱,也包括对我的爱,我虽然是一名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不好,成绩也不大好,您并没有看不起我,还经常鼓励我,我非常喜欢您。谢谢您无微不至的关怀,您比我的爸爸还要关心我,我能叫您一声“青爸”吗?

看到日记,我心情很复杂。我的批语是:

可以,孩子。老师感谢你的信任,我们当老师的就和你的父母一样,只要看到你进步了成长了就为之开心高兴。加油吧少年!

我的同事也常和我说,李老师,你也上班这么些年了,当班主任有这么多“烦心事”,你还坚持代班主任。我想,班主任遇到事是很正常的,孩子们正是在一件件事中经历成长,我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收获,班主任的乐趣和体验是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所无法体会的,我喜欢当班主任,我喜欢孩子们。如今,人到中年,“青爸”这台油印机已不及当年那般灵活闪耀,但是看得见的学生困难我都会装在心里,这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让我总是能走近学生心灵。

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当年的“青哥”还是如今的“青爸”,我一直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师身份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孩子们亦师亦友,共同成长。我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所在团支部先后被市县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六年级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班级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县级“三好学生” “校园雷锋”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也多次获奖。本人录制的微课、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县奖项。2017年,我被舒城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20年我被评为舒城县第五批中小学骨干教师,2021年我被评为六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当选舒城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六安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这些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鞭策,我深感惶恐,因为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离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还很远,还是那句老话:少说漂亮话,多做实在事!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沐浴着党的阳光,昔日的宝贝疙瘩——油印机,变成了打印机复印机,矮小的教学平房变成了高大宽敞的教学楼,坑洼不平的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唯一不变的是我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甘为人梯终不悔 潜心教坛志更坚。我爱美丽的乡村!我爱可爱的孩子们!我爱教育事业!我将在教育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