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下午,舒城县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分学科培训阶段, 舒城县中学数学教研员王林老师主持开展中学数学组培训活动。初中段数学学科首先安排的是“课例分享”环节,王老师选了一节示范课——沪科教材八下《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1课时。这个课例视频是舒城县初中数学任保平名师工作室成员朱宏刚老师参与省市优质课评选获奖课例。来自全县各校的骨干教师近7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舒城县初中数学任保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特级教师任保平结合这节示范课做了点评,他点评的主题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视”:
一、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它还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的态度与习惯。朱老师精选了桥梁、交通标志、人行道、隧道等图片提供给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与分析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图片,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并从中发现“三角形”。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情境引入的基础上,朱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朱老师出示几个反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并体会三角形的形成。当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时,及时追问:这三条线段是怎样构成的?并突出“不在同一直线上”和“首尾顺次相接”这两个关键词。有针对性地举反例加以引导,不断使学生思维趋于严谨,最终由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三、重视课堂和谐生成,给学生美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个追求。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朱老师在这个舞台上与学生共同演绎着一幕幕洋溢着和谐美的画面。如朱老师的课师生平等而民主,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闪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新知“三角形的分类”中,朱老师说把“三角形安家”,生活中的家是温馨的,充满爱的。朱老师对素材的选用,颇费心思,所精选的图片无不渗透着一种美感,给学生以美的文化熏陶,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气息,整个教学探究过程师生非常和谐。(舒城县任保平名师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