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2025年小学音乐观摩学习心得

发布日期:2025-04-09 15:23信息来源:教研室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在这次难得的教研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三节精彩的音乐课以及多场专题讲座,收获颇丰。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如何做好一名音乐教师有了新的思考。

一、回归本真:音乐教学的根本追求

观摩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家们反复强调的"回归音乐本体"这一理念。正如刘庆江老师在讲座中所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牢记"守土有责",通过音乐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课堂创新和形式多样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偏离音乐教学的核心。

张靖老师执教的《那不勒斯舞曲》给了我很大启发。课堂中,她巧妙地设计了"听、动、创、演"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多维度的艺术体验中感知音乐的魅力。特别是在"听"的环节,她运用"音画联觉"策略,借助小号独奏帮助学生捕捉乐器的明亮音色,这种教学设计既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以学为本:从"演课"到真实课堂的转变

通过余含老师的总结报告,我深刻认识到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表演效果,将重点放在自身的"演示"上,导致"教师演课"倾向普遍。这种做法虽然让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的音乐能力提升却不尽如人意。正如报告中指出的,30%-40%的学生存在唱歌跑调现象,缺乏基本的发声技巧。

王唯一老师的《编花篮》教学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她立足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通过方言教学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民歌的韵味。这种教学设计不是为了追求表演效果,而是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三、创新实践:在继承中开拓新路

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王晋妮老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她提出要通过"情境化"教学来重构音乐课堂,将音乐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教学理念在吴思成老师的《郊游》课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通过观摩,我认识到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要在坚守音乐教学本质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正如专家们所强调的,我们要:

1.设计可检测的技能目标,确保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

2.建立学生音乐成长档案,及时了解和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

3.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包括音乐唱奏技术、舞蹈编排、戏剧表演等多方面素养。

四、教学反思与未来展望

经过这次观摩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要更加注重音乐技能的传授。在课堂设计时,不能一味追求活动的趣味性,而要把握住音乐教学的核心要素,如音准、节奏、发声等基本功的训练。

其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体现在课堂参与度上,更要体现在学习效果上。要设计分层的教学活动,照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要在教学创新中保持定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既要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可能性,又要确保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被削弱。

这次教研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音乐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正如余含老师在总结中所说,我们要做美的传播者、教的创新者、研的践行者。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努力让每一堂音乐课都成为播撒美育种子的沃土,让音乐教育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阙店中心校  钱婉蓉)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