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珠城研思赋能 传经验聚力育人

——安徽省“双名计划”周惠工作室参与省级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16 17:07信息来源:教研室 浏览量:我要纠错 【字体:  

为全面提升安徽省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研质量,推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与研究”项目深入开展,2025年10月12日至14日,该项目研讨交流活动在蚌埠顺利举行。安徽省“双名计划”周惠名师工作室成员董阳阳老师应邀参会,与来自全省的英语教育同仁共话教学创新,在思维碰撞中收获丰硕。


本次活动聚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汇聚了全省英语教研项目基地代表、皖北地区教研帮扶负责人以及各地市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10月13日上午,与会教师齐聚蚌埠市第三实验学校。安徽省教科院赵杰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项目取得的成果,并围绕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续教研工作指明路径。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作《英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认识与实践》专题讲座。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需注意的问题”四个维度,深入阐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与路径。王蔷教授强调:跨学科教学应立足学科关联,拓展至社会生活,围绕真实问题整合知识经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她还结合典型案例,帮助教师系统掌握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下午,宿州宿城第一初级中学郭琦老师展示了“英语+文化”融合教学案例——“魅力中国茶”。该课程围绕茶文化设计八个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从问卷调研到成果推广全程参与,既深化文化认知,也改善行为习惯。郭老师在分享中真情流露,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情怀。

蚌埠第三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则带来“穿越华夏·英韵传情”展演。从“嫦娥奔月”到“丝绸之路”,同学们用流畅的英语演绎经典中国故事,中英诗歌朗诵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充分展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成效。

10月14日上午,各项目基地单位代表依次交流发言,分享英语与历史、科学等学科融合的实践成果。无论是用英语讲述历史故事,还是用英语描述实验过程,均体现出跨学科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安徽省教科院杨银银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并指出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她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科联系,注重知识迁移与真实应用,持续探索跨学科育人新模式。


本次研讨活动为周惠名师工作室及全省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活动系统传递了跨学科教学的前沿理念与研究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可借鉴、可迁移的优秀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多元路径。与会教师在交流中凝聚了“以英语传承文化、以融合促进创新”的共识,激发了对英语学科内涵与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董阳阳老师深切体会到,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专业赋能,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升华,她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英语与历史、科学、文化等多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传播意识与综合人文素养。

未来,周惠名师工作室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内化研讨成果,深化教学反思,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模式。工作室成员将持续自我赋能、研思并进,着力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质量与文化传播使命,助力学生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董阳阳 周惠)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