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准确把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学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推动区域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舒师附小积极委派数学骨干教师参加2025年安徽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科新修订教材专题培训,与来自全省百余所小学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教研员约330人在宜城安庆共襄盛举。
本次培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和教材编写组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培训旨在帮助一线教师系统领会新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目标,掌握教材在内容编排、情境创设、问题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点与实施策略,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专家引领,解读理念精髓。培训特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核心编写组分册主编何凤波教授、位惠女主编、田红霞编委亲临授课。各位专家从宏观层面深入剖析了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内涵及其在教材中的整体体现。重点阐述了新教材如何通过结构化整合内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强化数学思维过程和探究活动、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优化学业质量评价等方式,切实落实“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育人目标。
专家结合具体模块和课例,对新教材的修订亮点进行了生动详实的解读,特别强调了新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强化核心素养主线: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教材始终,体现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反馈各环节;优化内容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整合与调整,体现学习进阶;深化情境学习: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兴趣;突出思维过程:增加“问题串”、“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栏目,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完整的思维过程;丰富评价维度:强调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课例分享,聚焦教学实践。为了让理念有效落地,培训安排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分析环节。区县教研员及优秀教师代表结合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分享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关键课例的教学策略以及课堂实践中的有效经验。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如:主题图、情境问题、数学活动、阅读材料等),设计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
主题交流,展示教研硕果。六安市舒城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沈平教研员代表区县作了《上下联动强推进,城乡一体赋新篇》的经验交流,向全省同行讲述了舒城教研故事,深受安徽省教科院杨怡教研员和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研讨答疑,碰撞智慧火花。培训设置了研讨和答疑环节。参训教师们围绕新教材的理解、教学中的困惑、资源的使用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及时、解渴、务实”。一位来自城区的教师表示:“专家解读高屋建瓴,案例分享非常接地气,让我对新教材‘为什么改’、‘改了什么’、‘如何教’有了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有了更具体的抓手。”另一位乡镇学校的老师谈到:“新教材的情境设计更贴近农村孩子的实际,提供的教学建议也更具操作性,增强了我们用好新教材的信心。”
展望未来,共绘教育新篇。杨怡教研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新教材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此次培训是安徽省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他要求全体参训教师: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变革要求;二要深研细读教材,精准把握编写意图和教学重难点;三要勇于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基于新教材的有效教学模式;四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培训所得带回学校,带动本校乃至本区域数学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省教科院后续将持续跟进指导,组织教研活动,为新教材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该校参训老师感言:本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活动,不仅为一线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高端平台,更吹响了区域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变革的号角。相信在专家引领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新教材的理念将深深扎根于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张 勇 特约通讯员:李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