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干汊河中心校温馨校园建设走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刊物《安徽教育》特别报道专栏,原题为《干汊河镇中心学校:弘歌不缀,薪火相传》,《安徽教育》记者刘奇可同志对该校近年来温馨校园建设予以了客观全面的介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该校在张大忠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校园硬件建设,还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都取得了骄人成绩,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走在全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该校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五育”工作的内在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近年来该校致力于打造温馨校园,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构建文化建设体系,夯实文化创建基础
该校确立一训三风,形成办学理念;确定文化基调,凸显文化主题;主编校本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校长张大忠先后主编《传承经典,历练人生》和《情系中国节》两本弘扬中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教材中涵盖传统文化概要、经典诵读、人文传诵、校本文化以及中国古老节日文化,教材内容纳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常态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设置文化长廊,渲染文化氛围;记录学校发展,重视文化宣传,为加强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创建宣传,张大忠校长策划组织编印教师工作手册和学校宣传册,两个手册中集中展示了我校历史沿革、文化构建、师资队伍、常规管理、素质教育等内容,让学校文化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向社会;撰写文化论文,凝聚创建成果;编写校史校赋,继承先贤功德,撰写《干汊河镇中心学校校园赋》并为《简史》作序;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文化实践;培育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撰写校训铭文,积淀校园文化。
加强行为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该校提升活动内涵,实施特色德育;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行为文化;为强化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三爱、三节、三尊、三扶”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校网广泛宣传,通过活动开展,让传统美德回归学生大脑,常驻学生心间,成为自觉行动;开展每日一播,规范文明礼仪;常走家访之路,长传师生之情,自2012年以来该校连续13年开展“常走家访路,长传师生情”暑期大家访活动,保证学校与家庭教育桥梁不断,教师与学生情感纽带不断。家访活动被六安市教体局以及县内几家自媒体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一致好评;家长参与管理,实施家校共建,学校成立家委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相互沟通信息;成立兴趣小组,培养综合素养;开展心理培训,关注心理安全;创新“四菜两汤”,创建优质服务,广泛征求学生以及家长意见,在规定的“三菜一汤”营养餐标准基础上,增加一菜一汤,创新“四菜两汤一果”的营养餐品牌,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师生口味选择,最大限度创造温馨的就餐环境。
积累创建工作经验,共享温馨文化家园
近年以来,该校先后获得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五四红旗团总支、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市零犯罪学校、市预防毒品示范学校、舒城县第十三届文明单位、舒城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一所学校的最大贡献,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长期沉积下来的精神和文化。如今的校园,有了生机,有了情感,有了和谐,该校在阳光下发展,师生在文化中成长。立德树人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筑基固本是他们不变的初心。他们仰望文化的灿烂,他们脚踩大地的坚实,倾心尽力构建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追求干汊河人永久的教育梦想。(姚益兵 特约通讯员:张元纯)